有些人害怕痛苦,于是情願在歡愉的遊戲裡麻痹自我,又或者急切的渴望投入他人的懷抱,将人生的命題擱置并得到他人的援救,以快速的擺脫那痛苦。然後,将家庭作為試驗場,一不小心,愛人和孩子成為了他們不成功的失敗品。先立己而後立人,有些苦隻有自己先吃了,吃的痛徹心扉,幡然醒悟,才有真正的成長。然痛苦的度是有區别的,有些人麻木,親人死在面前也并未有多悲痛,有些人敏銳,會為幾面之緣的朋友的離開而不能自已。如若是我來選擇,我願做那最最痛苦的那位,一點子不如意便能哭泣,能為親朋好友哭,也能為未曾謀面的人哭,能為國家哭,也能為花哭,為鳥兒哭。因為有情才有痛苦,有痛苦,才有歡樂與珍視,可以哭萬物,便可愛萬物。做那哭不盡似也笑不完的人,我想才最為有味。所以直面痛苦,而不是逃避痛苦,我們才能知道什麼是幸福的,什麼是珍貴的。這也正是“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這句話裡所說的,也是過去那些遭遇變故的人們後來所領悟的。而那些永恒的不可磨滅的痛苦,也正因此成為了人獨一無二的精神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