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在豆瓣搜,居然搜不到這個詞條,以為是這部電影太敏感了還是怎麼樣,但看了一下簡介感覺很正常啊。一直到看完,我再搜,才知道這部片又名《教室裡的一頭牦牛》。
當我知道這是一部支教主題的電影時,我就知道電影的走向和結局是什麼了(大家都知道),但這不重要,我選擇繼續看下去,原因之一是我相信那份真情會很打動人,我想再被感動一次。
第一次看不丹的電影,不丹相對于我們國家來說确實不怎麼發達,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和我們國家對标都是(隻是客觀評價,沒其他意思)。
支教很苦,生活條件很簡陋,當我斷定結局一定是老師被打動了而最終決定留下來當長期老師,那麼這部影片即使是那種我們看開頭就能知道結尾的電影,有着老師與村莊裡的大人孩子建立的聯系、感情展現得不夠多(着墨太少)或者說不夠深厚這點比較明顯的不足,但憑借着真實的環境、人物、真摯的情感和令我們滿意(感動)的結尾,我依舊會毫不猶豫地給五星。但是,但是,我是真的沒想到啊,老師,居然離開了魯納納,真的讓我太意外和震驚,即使最後是以在酒吧唱了這首歌為結尾,我依舊意難平。
我又在想難道這就是一種藝術的展現形式?還是說這是更多人更真實的選擇?不要有那種固有的道德要求?特意選擇一種我們都意想不到的結局,難道這也是一種我們應該接受的結局?我們不該有固有的思維模式、道德要求?(五個問号皆沒有惡意)這部影片提名了2022最佳國際影片,這就更讓我陷入了思考????。
不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之一)。我不知道别的怎麼樣,但真就感覺電影裡的人是真的好,好善良、淳樸,然後班長真的我一眼就認定她一定是個聽話的乖小孩,一定是個好苗子,未來可期。
不管怎麼樣,就現階段的我來說,我選擇給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