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經常去影院并且愛看國産片的人,這幾年凡是質量比較高的基本都看過,無論商業或文藝。觀影結束後,仔細想了想,并翻了翻觀影記錄,可以确認了,這是自2020年中國女性主義覺醒元年以來最好的女性主義電影。
縱向來看,上世紀的《女人,四十》《人·鬼·情》高度有點太高,且非常具有藝術性,難以比較。橫向來看,國外的《芭比》用玩具真人化來表現女性覺醒;《老娘與海》特魯迪在一百多年前用自身實力來捍衛女性尊嚴;邵導說《愛情神話》并不是女性主義電影;其餘女性題材影片或主題先行為其質量堪憂,或現實性完成度不夠好,抑或與真人事迹核心觀念發生偏頗。當然也有一部較好的《熱辣滾燙》,這個後面會談到。
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影片,這也是與很多優秀女性主義電影所不同的一方面。影片中的事件與我們沒有代差,此時正在千萬個家庭中上演,影片沒有對蘇敏(片中的李紅)上升到什麼高度,甚至可以不談“女性主義”這四個字,隻是複刻了現實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困境而已,就足夠令人共鳴和憤怒。
三代女性,一代一代受困。少年時為了家庭,好成績沒得去上大學,她的母親也是在這樣一種被歧視、重男輕女的環境中過來的,本應是最理解最支持她的,但母親覺得女性就是這條命。為了快點逃離父親的家庭,看走了眼選錯了人,孫大勇不僅摳,一分一毫都算得清清楚楚,同時和蘇敏的父親一樣習慣了父權制的權力和掌控,隻會指手畫腳,每天都是抱怨、嫌棄,沒有生活情趣,從不給好臉色從不表揚感激蘇敏,自恃“一家之主”的地位被伺候着,整天和蘇敏父親的那句“當初我就說……”如出一轍地将“明事理”挂在嘴邊,還時常說她“懶”,諷刺到極點,時刻爹味在線。曉雪雖然關心她愛她,但也無可奈何地囚禁在母職規訓中,為了自己的前途還是想讓母親來幫她一把。
這種困境不是怪罪于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就可以的了,這種是結構性的困境和不公,蘇敏的母親和女兒也是深陷困境中難以掙脫。之所以說是結構性的,就家庭方面而言,男性與女性的話語權是不平等的,男性在家庭中沒有承擔一半的家務,承擔的那一小小部分也諸如是逗小孩玩等相對愉快簡單的,那些沉重而繁瑣的仍然是母親在做。他們不想花那麼多時間來做,做的時候也是随随便便做不好,而女性不會做的事情還得接受他們的訓誡。蘇敏的母親接受了自古以來的規訓,覺得女性就隻能是這樣活,曉雪這麼依靠母親帶小孩,就是因為孫大勇根本就不細心不認真不去學不會帶,也因為徐曉陽工作至上不去請假,在那個家庭中,男性角色對于自己本應同樣承擔的責任是缺位的。孫大勇退休了打乒乓球釣魚都不操事家庭,蘇敏都還有工作呢。在曆經千年的父權結構中,從來都是如此,但并不對。這種結構也并不是蘇敏出走就能改變的,而是社會上要整體改變,思想不再被禁锢,觀念不再被規訓,男性也是要行動的,否則對于每一個身處家庭中的女性而言突破的阻力都非常大。
影片有個片段印象很深,曉雪失業了,徐曉陽的安慰是“剛好可以在家休息兩天”,曉雪回應“你是覺得上班就比在家裡帶孩子辛苦嗎”“你潛意識裡就是這麼想的了”。我相信這是絕大多數男性潛意識裡的想法。這能延伸到女性要自立自強,要經濟獨立。蘇敏從被辦退學的那一刻起,今後的人生就注定走得更為艱難。沒本科學曆,不好找工作,孫大勇讓她做家庭婦女,對她又不好,花錢摳摳嗖嗖,對每一分錢的去處都要計較半天,蘇敏難以活得自在,常年打零工,經濟收入有限。如果上了大學,可能就會去到更好的城市,遇到更好的人,至少能更容易找到好工作,經濟富足了,對離婚的決定也不再那麼優柔寡斷。
家務勞動的經濟價值是被忽視的了,是隐沒的。即使這幾年社會觀念有所改變,認可家庭主婦的付出與辛苦,甚至說如果給予與職場相同或更高的待遇,那麼就值得做嗎?依然是極不推薦,因為她們所培養出的一切技能,比如說洗衣服、做飯、照顧孩子,在社會上是不具有可遷移性的。即使聯想到家政、保潔阿姨,她們也是需要經過專門培訓的,而且家庭主婦的經曆也寫不進履曆,不具備競争力。「家庭主婦的問題在于,ta所做的一切,其實對個體是一種消耗,而不是一種提升。ta無法在市場上得到認可,這份工作可持續的唯一希望,隻能寄托在現有家庭的穩固之上。ta是被動的。」
還有一處,是蘇敏年年都到不了的同學會,三十年未曾離開鄭州,線上視頻成為最近的距離。是曉雪深感被同事抛棄不知“胡來”,感到所有人都在前進唯獨自己原地踏步。有些年輕人感覺,媽媽是沒有朋友的,但回想或聽媽媽描述,媽媽不是一直都沒有朋友,而是在做了家庭主婦、生兒育女以及步入中年後會與朋友漸行漸遠,生活時間被繁瑣且永遠沒有頭的家庭事務所占據,留給自己的時間越發稀少。「婚育似乎是友情轉變最明顯的節點。有一半以上的讀者都提到,當自己和摯友分别邁入婚姻、有了家庭,生活很快就變了樣子。大多數人描述的生活是「家務柴米油鹽養娃還房貸照顧老人」,中間沒有标點符号——缺失的停頓最确切地描述了他們的生活——沒有氣口,也永不停歇。」
蘇敏自駕遊三個月後,曉雪打電話說,“媽,我覺得你這樣挺好的,我也想像你一樣”,那時的曉雪,是完全感受到了母親之前的付出,體認了被困住的感覺,想念她,感謝她。
本片有一方面與《熱辣滾燙》是一緻的——找到了自己的主體性。熱辣如果被理解成減肥片就太兒戲了,它海報上寫的是“為自己活一次”,樂瑩找到了自己想嘗試的、自己熱愛的,即使不被看好也依舊去做,不再把自己放于一個低的姿态。蘇敏也是為自己而活,她不想再當性别中的“第二性”,不想讓自己的需求總是被擱置在全家人需求的末位甚至被忽視,她要開啟自己潇灑的生活了。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影片,它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并不是讓每位女性都出去自駕遊,那是不可能的,不是所有女性都想這樣。正是找到自己的主體性,為自己所想要的而争取,學曆、工作、經濟、知識……它展現了我們社會上一個具有極大公約數的切面,警醒、警示着每一個人,每位女性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沒有正确答案,但無論做什麼選擇,都要盡可能是:清醒地活着。
影片中孫大勇的形象,我一開始會覺得是不是太過于極端了,因為我的家庭中沒有長輩這麼過分。但我想了想,可能隻是我沒見過太多人,或者不夠細緻觀察體會。映後一位五十多歲的女觀衆說自己在家就是被這樣對待的,我也更加确信“孫大勇”并不是個例。
觀影結束後,映後互動,全場自始至終沒有一個男生舉手,都是女生。我有點想舉手,但最終沒有。除了擔心自己的思緒沒有整理好說得比較亂,同時感覺到有點羞愧,自己曾經确實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了,雖然這幾年看的書多了後轉變了很多。自己作為一名男性,如果站立來講得還不錯是不是争奪了對本片更具有發言權的女性的機會,并且自己所有關于女性主義的知識,都是通過學習得來的,而女性是親身經曆實踐付出了很多代價才總結出的。我看到現場很多女性觀衆代入了自己,甚至熱淚盈眶,我很能共情蘇敏的處境與決心,但男性是難以完全感同身受的,不具備這個能力,也無法像女性一樣去做到完全的女性主義實踐。默默當一個聽衆,去反思,去改變觀念、行為,也挺好。
這部電影不僅适合女性觀看,也适合甚至男性更應該觀看,不是去批判,而是去反思。當我聽到映後有女性說旁邊的男性睡了一整場、玩手機玩了一整場這種話時,我就覺得,這部片子對味了。
今年國外有着那部極其優秀的《老娘與海》,我們這部雖然還有一點點距離,但我們終于有一部能拿得出手能相提并論的影片了,它們也都已經是我心目中極其優秀的女性主義影片,9分。
注:「」内引用自https://mp.weixin.qq.com/s/P8JLOS99_-FYjDfZ8c1FGw
https://mp.weixin.qq.com/s/8h2X2CacXlFBUlsaHKQqiw
2020年以來國内最好的女性主義電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今年目前為止最喜歡的動畫
沒有帶着很高預期去看,超出預期。從一些設定和類型來看,會有點像之前的《超能陸戰隊》和今年的《機器人之夢》,都是智能機器人,都有溫暖治愈的一面,在我心目中超過了後者。設定我依然會覺得新穎,先進的機器人意外到了一塊荒野,一開始聽不懂語言 ...
嚴重低估,萬幸沒錯過的一部佳作
低估,嚴重低估!五月中旬悄悄定檔,雖然是迪士尼出品,但是海報簡單,陣容不認識,久遠的年代,題材沒什麼興趣,傳記片類型讓我感覺會無聊,制作成本看起來也不高,其餘也無再多的聲量了。我都覺得我是毫無可能會去看的,直到前天開出了8.9分,并 ...
想大聲喊 港 片 不 死 !
雖然很多人一直叫嚣着港片已死,我是一直不承認的,前兩年有子華神票房口碑都不錯的《飯戲攻心》和《毒舌大狀》,今年有非常棒的《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這些片子的好是公認的,而且也不是傳統警匪片,年少和白日都還是新港片,讓我看到了港片的 ...
黃土厚重,但天空期待着開闊
陳凱歌的開山之作,很厚重,後來張藝謀的《紅高粱》也有種類似的黃土厚重感。同時我也是最近這段時間才知道張藝謀原本從事攝影,怪不得之後那麼多片子裡色彩運用得那麼極緻,他也憑借這部斬獲了金雞獎最佳攝影。沒想到這是部音樂片,這是國産片内極其 ...
不知現在還是這樣嗎?
這是在華語電影中獨樹一幟真正的藏民族電影。現實主義,人物可以分為三方,電視台、國家機關和牧民家庭。州電視台媒體屬于旁觀的紀錄者,他們的工作就是紀錄和報道,吃生日蛋糕、自熱火鍋,包括紮登和妻子時不時的視頻通話、兩口子之間的置氣,紮登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