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考

論角色設計,安欣和高啟強之間差了一百個李響。唐小龍被抓的時候說,他永遠忘不了二十年前安欣瞧不起他的眼神——是啊,他怎麼既是有情有義的人民公仆,又在言行裡處處不掩飾“特權”的傲慢?很難不讓人覺得,隻是因為他在幫扶弱小的時候能滿足自己的英雄情結,而不是真的對公平正義有堅守。或者說,安欣像一個“自相矛盾的工具人”。他怎麼既能死守規則“軸”了一輩子,又在日常的偵察審問工作中習慣性地使出小聰明呢?他怎麼對其他的犯罪嫌疑人想盡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李響用小手段審問高啟強的時候他就要站出來維護規則了呢?

論對表演的理解,張譯和張頌文之間差了不止一百個……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精雕細琢,單拎出來看也許會讓人眼前一亮,但始終在個性化地“演”另一個人而已,在情緒表達上無法自然地釋放。也許演出了“人之常态”,但沒能演出“人之常情”。比如看完劇我記住了安欣的普通話平翹舌分不太清、喜歡用“蠻好”這個詞、面部肌肉緊張沒有太多神态、講話時下嘴唇會向右下方扯動、眼神喜歡用力盯人,但是我不記得在曹闖、李響死的時候,送走孟钰、孟叔的時候他什麼反應(這每一次對安欣來說都一定是會觸動他内心讓他發生變化的節點,可惜縱觀全劇并沒有看到層次感)。可是,影視劇的魅力不就是讓觀衆從形形色色“具體的人”身上産生情感共鳴嗎?人性是相通的,他是誰不那麼重要,相比行為動機和情緒反應來說。在這個意義上,表演也應當诠釋好“抽象的人”才對。

二、閑談

《狂飙》給我最大的驚喜是國産劇能把黑幫題材娛樂化。發家之時的步步為營、幫派鬥争,發家之後的飛揚跋扈、官商勾結,該有的都沒落下,前面13集和中間13集的結構性和整體性很高。最大的遺憾是依然寫不出正義角色的輕松感。要麼讓人覺得像小學生,要麼硬上高度,尴尬得不行。尤其安欣和孟钰的早期感情線,三十多歲的人了,小孩子過家家呢?

大嫂的扮演者高葉演得不錯,尤其她的眼睛本身長得是有一點萌态的,不知道為什麼要選擇“壞女人”這個戲路,全靠演技來支撐應該會更辛苦吧。

唐小龍被抓的天台戲、張彪被審問的拍桌子戲、李有田李宏偉父子倆的戲,都特好,會回味的那種。

老默的炸彈改成“死人炸彈”效果更好。

高啟蘭二十年前見過安欣一面二十年後去非洲就要把人當家屬帶走,是不是太大膽了點。

黃瑤舉報這場戲太精彩了,一方面是殺父之仇一方面是救命之恩,在複仇就要完成之時陷入這種兩難絕境,面對這種考驗無論怎麼選,怕不是都得重塑自己的價值觀。

京海市離了安欣估計是不能轉的,白道上有安長林和孟德海兩個靠山,孟德海的舅舅還是省組織部德高望重的老領導,黑道上有高啟強、陳書婷、老默感恩戴德,另外還有兩個美女死心塌地。

吳剛啊吳剛,誰要看你和老婆秀恩愛啊。

最後感慨一下片頭赫然出現的“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資助項目”,浙江是真的先富起來了,有錢、有藝術眼光。最後13集裡各角色的服飾都很豪華,安欣同志換了好幾件巴寶莉風衣,其他人沒被扒出來但是從衣服的質感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