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
“你要帶我回中國嗎?”
九月五日,在《逃出大英博物館》最後一集上線發布後,這部短劇在抖音的累計播放量已突破了2.5億大關,其同名話題的點擊量更是達到了11.3億次。《逃出大英博物館》勢如破竹的爆火令大衆看到了好作品的誕生,同時也流露出媒體人創作的真摯。(以下簡稱《逃出》)
《逃出》是由自媒體創作者煎餅果仔和夏天妹妹毅然前往英國所精心拍攝出來的劇情短片,該片講述了一位中國記者陪伴我國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館,并共同踏上歸家之路的故事。預告片一經上線,便在各大短視頻平台上迅速出圈。跌宕的劇情,煽情的音樂,精緻的服化均令影片呈現出了精美的制作效果,同樣也吸引許多觀衆在評論區留言期待正片的來臨。
如果用傳統影視的制作标準衡量,那麼《逃出》在鏡頭拍攝、演員表演方面的确還存在較大的成長空間。但是,兩位主創經過反複的推敲、細緻的構思,耗時3月最終拍出了觀衆愛看、願看、甚至反複看的文藝作品,這不禁引發了我們媒體人的思考——在這個内容為王的生産時代,我們又該如創作出大衆喜歡的文藝作品呢?
一、細節打磨實現出圈
n刷了《逃出》後,才發現本片埋藏了多處伏筆以及後續劇情的暗示,其中的細節鋪陳與精細化處理更是十分可圈可點,而玉壺精所表演的一系列行為其實也另有深意。許多觀衆在欣賞夏天妹妹所飾演的玉壺精後,均被其用心設計的台詞語言與肢體細節所深深打動。
“是盞 是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當玉壺精聽到記者對自己不恰當的量詞形容後,玉壺精急忙辯解。因為中國的每一個文物都擁有着自己的獨特姓名,但在大英博物館擁擠的展櫃中這些文物卻隻有冷冰冰的編号。而玉壺如此重視自己的名字,同樣也是對自己來自中國、代表中國這層文化身份的尊重與重視。
玉壺精在跟随記者來到超市後,将購物籃中塞滿茶葉。很多觀衆不理解這個行為的含義,其實古代在運輸玉器瓷器時以防路上颠簸導緻容器損壞,其裡裡外外均會裝滿茶葉來達到減震的目的。而玉壺精拿來各式各樣的茶葉也是為遠行回家做好了準備。
作為文物,玉壺精擔心下雨淋濕卻不怕閃光燈照射,很可能是因為大英博物館對于遊客拍攝的管制相當欠缺,玉壺等文物已經習慣被開着閃光燈的相機拍照了,所以并不會對此産生抗拒。而害怕下雨不單單隻是考慮到作為文物本身不能淋雨,同樣也有玉壺精對于信件打濕的恐懼。
二、小短劇蘊含大情懷
除了衆多細節的鋪陳,這部自制短劇打動觀衆更多的還是其對傳統文化的挖掘與情懷表達。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本片以文物為切口,通過玉壺精這個具象載體,表達民族情懷中所蘊含的深切感情。這情懷不僅是漂泊在外的中華文物對于家鄉的眷戀與想念,同樣也有對未來能夠堂堂正正回歸祖國的期盼與向往。
《逃出》這部短劇采用了拟人化的叙事策略,借用玉壺精的口吻訴說出我國流失在外的文物渴望歸家的執着。這種拟人化的處理方式不僅為原本毫無生命力的文物賦予了新鮮活力,同時也讓文物抽象的心思變得更加具象。而創作者也通過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一個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表達了出來,從而令觀衆對在外文物的思鄉情緒更加感同身受。
預告片發布的當天,關于大英博物館文物失竊的詞條便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當晚,環球時報發表社便發聲要求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掠奪來的中國文物。随着片子的爆火,更多人也加入到了呼籲英國返還中國文物的隊列當中。當一部影片将自己的内涵理念用視聽語言成功呈現出來後,這部片子無疑是優秀的。但當一部影片能通過主旨情懷調動一個群體的民族情緒與家國情懷後,那麼這部影片無疑是成功的!
文物承載着華夏兒女的文化傳統,承載着今朝吾輩對于曆史的沉痛記憶。這些在外文物雖身處異國他鄉,但卻仍能激發着中國年輕人的生命熱忱,引起他對祖國過去、現在和未來更加深刻的愛。就是因為這份愛,大家才能變得更加勇敢;也是因為這份愛,支撐着大家站出來勇敢發聲。國人慷慨的情緒也通過文物這個載體深深流露,我們鄭重要求:一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來的文物必須物歸原主!
三、向“溫度、态度、深度”踏步邁進
在《逃出》成功收獲大批的粉絲追捧後,央視網、新華日報等官媒也紛紛發文對其點贊,其中暗含的不僅僅是對于作品本身制作、表達層面的誇獎與贊許,同樣也是對媒體人真誠創作這份赤子之心的嘉獎與褒揚。
2021年前,煎餅果仔還是一位以展現顔值為主的視頻博主,直到後來才逐漸涉足中國風短劇。在看到網友“想看到一部拟人化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館回家過年的故事”評論後,煎餅果仔傾聽觀衆想法,立刻以“等我”二字留言。至此,煎餅果仔便與夏天妹妹共同開啟了《逃出》這部短劇的創作曆程。一句“等我”,是對觀衆的态度交代;停更三月,是一部飽含溫度的作品誕生。
奔赴英國的期間,兩位主創飄洋過海拍攝了一部免費播放的三集短劇,這僅僅隻是為了遵循一個網絡承諾麼?不,這既是承諾,又是自媒體人渴望創作出精品的堅定與熱忱。而Cctv6電影頻道也關注到了《逃出》的劇集熱度,指出該片因立足現實而引發強烈共情。從劇集的出圈也能窺見到民衆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驕傲,同時也對流失在外的文物表示了深切的關切。
夏天妹妹穿着青綠色漢服在倫敦街頭拍攝時,旁邊有許多外國人駐足觀看,那時的她心中所想可能并不局限于僅僅演好一個玉壺精,更多是想将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譬如中國的柔美、華夏的氣韻以及曆史的淵源展現給外國友人。
正如官媒所評:自由創作的時代需要有更多帶着自身思考、肩負社會責任的媒體從業者出現,他們用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情懷和對媒體行業的熱愛,讓流量之花開在文化價值深處,為文藝作品創作的旅途開拓更加廣闊光明的道路。反映時事熱點,弘揚傳統文化,這樣的創作态度才是當下媒體應當學習的。
面對當下的傳播形态,媒體人被賦予了更多自由創作可能的同時,也承擔着更加重大的時代責任。我們應利用好自身的才華,運用好這份獨屬中國人的浪漫,發揮出媒體人的激情熱血,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價值、充滿社會意義的文藝作品。
文物是文明的印記,是時代的象征,正如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霁翔所言:“文物隻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嚴”。在我們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高後,我們也期待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