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像武俠的武俠片。
修行最難便是欲,欲裡最難便是情。
李慕白修行一生,修為早不會困于情,也不會執迷欲。
而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道。 師父慘死,兄弟為了救自己慘死,心上人又恰恰是兄弟的愛人。
如果李慕白閉關,自可大成,這是道,修行有困擾以李慕白的修為尚且如此也是道,出關也是道,道是什麼?是悉達多抛妻棄子菩提樹下證悟,是白素貞千年修行甯可為情舍棄,悟道,便可道(媽的不讨論道了)一句話,道,于世間,千變萬化,于道,不可言說(所以說白了就是造作吧但是别定義,而不定義本身,也是錯的)
卧虎藏龍有兩重意思,一是能人異士才子佳人。二是修行人說的内心中的龍虎難以調服,一般對于修行人來說,像金庸寫的覺遠大師那種非才子反而得道簡單,一心不二便是。掃地僧也是一心不二,蓋世武功卻一心掃地因為心中早無武功,也無無武功。但覺遠尚且救張無忌,掃地僧也不得不出手應付蕭遠山和慕容博的龍虎之力,這——就是造作。李慕白下山,就是造作。
造作即是世間法,非出世法,這一點李慕白不可能不清楚,所以封印青冥劍,便是以廢自己一半威力的世間價值來做出世的,修行人的作為。但按照李慕白的修為設定,寶劍已經無關緊要,隻是世間人認為的珍寶罷了。這裡俞秀蓮也表現的非常懂行,并沒驚訝惋惜,而是心領神會,知道慕白已經大徹大悟——對修行人,世間人一般會有諸多言語冒犯,修行人,首先是人,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錯,所以李慕白下山行世間事,就是人事,不可能不犯錯。
李安處理李慕白的精妙在于塑造,因為他的“高人”形象不可能是舉着闆磚找人報仇,也不可能拉着秀蓮的手唱一無所有,這些世間的愛恨情仇他不再有,所以說李慕白困于情欲就大錯特錯,章子怡的凸點戲份就是證明。
李慕白深知塵緣未了。雖然他和俞秀蓮多年未見,但可為知己(前面放棄寶劍就說明了二人的心有靈犀)真正不能挑破關系的原因是他的兄弟為了救自己而死,因為情,他不可無秀蓮,因為義,他不能有秀蓮。這就陷入了一句詩的普通邏輯裡“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但是這句詩在修行人眼中是另外一層更高的解釋——世間安然的有兩全的方法啊,不負道義,也不負愛人——李慕白真正要做的,是都不辜負——因為,他已經大徹大悟,他已經到達山巅——當然,也有一個與之匹配的俞秀蓮。李安可以說把東方智慧完美地展示,一層是出世的李慕白,一層是入世的俞秀蓮。
(寫累了,舍了玉嬌龍和小虎吧)
李慕白臨死之際說的甯可做孤魂野鬼,全劇高潮。世間容不得他的情,因為世間講一個義,俞秀蓮怎會不知?所以悲痛欲絕,愛人,摯愛,卻無法生時言愛,死,是李慕白對兄弟的交代,是對師父的交代,是對秀蓮的交代,是對修行的交代。
李慕白,必死。誰說他的出關不是因為這個呢?青冥劍可以不要,命,也是如此。生死早不重要。隻是若活着,便說不出口那一個愛字。
誰說武俠就要大場面打打殺殺個不停?這情和義貫穿在全劇的男女主身上,這不是真武俠是什麼?
影片最後玉嬌龍消失在雲霧,原來降龍伏虎是消除心中的諸多惡因。這才是出世法門,入世作品,就是打打殺殺咯(參考另外三個大導演的拙劣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