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連續看完了愛在三部曲,第一感受是幸虧我出生的夠晚,要不然我會被憋死(因為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是1995年上映的,下面兩部分别是2004年和2013年,9年為一個跨度)第二感受是我太他媽喜歡這種話痨的電影了,前段時間剛有點看厭伍迪艾倫, 伊桑和朱莉再次讓我愛上這樣逼逼叨叨類型的台詞,間接體現導演深厚的台詞功底。
驚人的是三部曲每部都屹立在豆瓣top250,看來大家都挺喜歡這兩位話痨小可愛。
不過這三部曲的感情色彩是完全不同的,第一部激情似火,熱烈地像行星霎時間坍塌的絢爛;第二部更多是迷茫,而激情猶在;第三部卻是苦澀的,本那麼相愛的兩個人,那樣美麗的愛情,卻在婚姻的壓力下演化成歇斯底裡,甚至說出“我不再愛你了”這樣違心的話來攻擊對方,令人唏噓。幸好的是導演在最後給予我們希望,讓我還沒有徹底陷入絕望。
其實看第三部之前我是做好心理準備了的,但是看完我仍然很難受,一直在想,到底為何會演變成這樣?為什麼那麼相愛的兩個人會變得如此惡毒、辛辣,說出的話都句句戳心。我想,我對這個問題保持這麼大的疑惑,很有可能是因為我沒有經曆過婚姻叭。現在看來是件好事。
(一)
簡單來說,我們心中的神仙眷侶沒能逃過中年危機。
沒有一段婚姻是一帆風順的。好在本片裡的男主和女主都是幽默感十足的人,而且他們在41歲的時候仍然可以随便開黃腔、玩屬于他們自己的小遊戲、走在路上有聊不完的話題,這簡直是很神仙的關系。但是這些心靈相通的瞬間并不會掩埋他們歇斯底裡的瞬間。
男女主之間的矛盾其實能總結成以下這麼幾個,當然實際上的問題肯定不止這幾個(以女主視角)。
1)女主偶爾會覺得男主在pua自己,特别是她意識到男主希望他搬到芝加哥,這樣他就可以經常見到他的兒子的時候。女主認為自己是個獨立自由的女性,而她不想搬去,男主就應該尊重他。
2)造成男主有這種困境的原因,是因為他當時離開了他的前期而投奔了女主,但是法院把男主的兒子判給了他的前妻。 女主認為男主說這些是想把責任推給自己——因為自己,男主才不能陪伴兒子
3)女主在工作中有升職機會但是需要跟一群油膩男俯首哈腰,男主表示女主不會喜歡的。而後來女主認為男主是誠心不想讓自己獲得更好的工作
4)女主一直對于男主在與她重新遇到之前已經結婚了很介意,以及對他可能性的出軌表示非常生氣,由此認為男性的最終會精蟲上腦,他們的老二是他們最重要的東西。
5)女主自己勞累痛苦,并且認為男主看不到自己的痛苦——自己在辛苦帶娃做家務的時候,男主卻沉浸在自己的寫作世界裡,能幫女主分擔的事情太少。這還導緻了一個後果就是,女主認為自己并沒有任何時間花在自己的興趣上,每天隻能應付工作和家務。
雖然男主似乎一直在抵觸女主所說的話,逃避問題,但是慶幸的是,在争吵這些問題之後男主并沒有失去理智,找到女主并盡力安慰她。我想,很多人在這種時刻是難以保持冷靜的叭。我一直認為在感情中冷靜是可貴的,能避免吃很多後悔藥。
對于婚姻的探讨首先總離不開控制欲,控制欲的本質就是自私。以下是一個常見的情況:每個人都抱怨着為什麼我要做那麼多,你太自私了,為什麼不能為我着想,而另一方面卻忽視自己的自私。而這裡面包含的内容比較多,大男子主義就是典型的控制欲泛濫。對于這個問題的發掘,也一定程度上是女性主義覺醒的意義所在——拒絕成為一個忙家務、帶孩子的傀儡,拒絕被當成傭人使喚,拒絕男人隻用負責工作,女性在婚姻中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格。
來看看著名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執導的探讨婚姻的《婚姻生活》裡的台詞,順便一提,前兩天看了《打擾伯格曼》,裡面大概說了這麼一段話:你知道一個導演的影響力會有多大麼?據說《婚姻生活》在瑞典上映之後,整個國家的離婚率增加了50%,這你敢相信麼?從來沒有别的導演有這樣的統計數據。
除了控制欲,第二大問題就是嫉妒和懷疑。我們可能面在鼓勵對方擁有獨立人格的同時,卻常常猜測對方是否節外生枝,在衆多猜測中心生怨恨,為日後的歇斯底裡埋下種子。
第三大問題就是欺騙。這種欺騙不僅是出軌、自作主張等等,還包括所謂“善意的謊言”。經常地,我們為了照顧到對方的情緒在某一時刻說出善意的謊言,而日後洩憤又必須帶上一句“當時我是看你…我才…的!”無意中給對方道德上的愧疚。
沒有誰真的錯了,隻是這些問題的确都難以解決。
(三)
上面是更加心理層面的因素,我們來看看物質層面的。婚姻裡離不開的話題:孩子、錢财、性,對應着生育、貪婪、欲望。有多少婚姻因為這三方面的事情崩潰啊。孩子是最耗費時間的事情,需要陪伴和關懷,也會随之而來一系列雜事經常讓人難以招架;錢财是最頭痛的事情,多數人為了工作拼死拼活為的是柴米油鹽。當然财務管理也是門學問,兩個人經常會因為金錢的分配争吵;性是最敏感的事情,但其實同等重要。男性一般對于這方面更加敏感,我覺得可能一直以來男性的“性功能”相關的問題是一塊遮羞布,代表着男人的能力,或者說權威,說白了這也一定程度上歸因于根深在我們心中的“大男子主義”。(這一段幾乎瞎扯)
問題暴露之後,多數夫妻并不會第一時間明确指出,或者并不會想着去立馬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平常的事物已經夠多了。于是這些問題越攢越多,無形中為關系中的雙方施加不同重量的負擔。而總有一天這兩個人或者其中一方會不堪重負,就像一顆定時炸彈,而爆發隻是時間的事情,一個小小的導火索就可以引燃。接下來就是雙方的歇斯底裡是重頭戲,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會逐漸把自己所有最惡毒的話全部倒出,雙反在不斷地侮辱、羞辱、暴怒之中,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畢露無遺。每次歇斯底裡都會對這段關系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但是這是幾乎不可避免地。就像《愛在午夜降臨前》中的男女主,本是那麼地相愛,但也免不了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把他們各自的心理防線一一擊垮。
所以,婚姻終究是愛情的墳墓麼?什麼樣的婚姻才算是美好的?
之前有很多人告訴我不要跟那個你最愛的人結婚,因為你會對那個人有着過高的期待,而這些期待終究會在現實的殘酷下化成煙雲。降低期待值是最好的辦法。我說,但是萬一,萬一你和你最喜歡的人結婚了,并且經營地好,那不就是狠幸福的婚姻麼。其實我想說的是,去你的,我隻活一次,我才不會錯過跟我最喜歡的人結婚的機會。我知道在那之前,我要明白婚姻是殘酷的,生活是艱辛的,對于任何事物都不要過分期待,但是這都不影響我對生活的熱愛。
就像jesse在火車站搭讪Celine,jack赢下了那張船票(《泰坦尼克号》),無數的平庸和偶爾的驚喜拼湊成了人生,在驚喜中我們會遇見那個無比愛你的人,但是遇見那個光鮮亮麗的人并不代表着生活會一帆風順,就像jesse和Celine在雙向奔赴後依然有着一籮筐問題和矛盾,依然會有中年危機,依然會争吵,這些需要我們學會接受,而接受真實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浪漫。
但是我又知道什麼呢?我才十九歲,我還在學會怎樣去好好愛一個人,還在尋求愛的真谛,還在幼稚地追尋那些無聊的事物。我曾經因太多事情而困擾,很多我已經放棄了思考,愛是為數不多依然在我腦海中的命題。伍迪艾倫在《安妮·霍爾》裡面說我們面對生活的态度通常是“盡管人生中充滿了寂寞、痛苦、悲慘和不幸,但又覺得一切逝去的太快。”所以,我想在一切還沒開始加速逝去之前,努力一直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