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說這部劇是對地下黨緻敬的一首抒情詩,但最後和晚秋在台灣結婚的結局是什麼鬼?特别是餘則成看着新婚照流淚,說不出來的奇怪,而且在翠平成功回到解放區的前提下,組織上真的找不到她嗎?跟黎明之前比較的話,這部諜戰劇更日常,更煽情,黎明之前是來不及悲傷啊,而且黎明之前節奏更緊湊。想不通站長為毛那麼信任餘則成,而且最後一定要帶走他。現在中國也到處都是那種嘴上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的人,吳站長這樣的領導更是到處都是。這部劇的配角也是一個比一個出彩。“兒子,你快回來吧。媽媽不再需要你的奔波,聽到隆隆的炮聲了嗎?那是媽媽呼喚你的心跳,家院的柴門為你打開,炕頭的油燈為你點亮,全家的牽挂啊,是鮮紅美麗的窗花。媽媽為你守歲,為你祈禱,回來吧,我的兒子!媽媽等你回來,迎接1949年的春天!"“ 革命的愛情是格外浪漫的。”“ 小布爾喬亞的無病呻吟,留戀他就是一種高度近視。”“嘴上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

摘抄:電視劇的成功主要在于編劇。《潛伏》的編劇可以做教科書了,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每集的前10分鐘一般都有一個小懸念,接近中間處解決,再設一個大懸念,快到末尾處解決,結尾再留一個鈎子。一個手雷作為伏筆,從第二集埋下,一直到最後幾集又用上了,設計很精巧。

最後一集那些濃厚的惆怅把煽情捏握和調動得極好,那個有些寒冷和凜冽,充斥着臨行前的嘈雜、匆忙和焦躁,探照燈取代了煙火的新年之夜,生離死别又突然重逢的五味雜陳,一切情感都隻有無言。這個結尾真是不忍再看,凝重的回憶匆匆而過,每一過都是一次痛擊捶在心頭。那些無名的英雄,着實值得我們認真去銘記,去尊敬,曾經那些犧牲和隐忍,是汩汩血流和滾滾淚水,如今我輩唯有珍惜、努力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