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下載好這部電影,周日在火車上看完的,全程基本上就是教授和學生的對話,以及教授如何用自己的樂觀教會學生最重要的一課。

電影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摘錄一些經典台詞。

1 、生活是持續不斷的前進和後退。你想做某一件事,可你又注定要去做另一件事。你受到了傷害,可你知道你不該受傷害。你把某些事情視作理所當然,盡管你知道不該這麼做。
2、 我們為何要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無謂的瑣事上?他們并不認識辛普森,他們也不認識和這件案子有關的其他人。然而他們卻甘願為此浪費掉時間,整日、整個星期地沉溺在他人的鬧劇裡。
3、如果你想體驗怎樣對另一個人承擔責任,想學會如何全身心地去愛的話,那麼你就應該有孩子。
4、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義,不僅僅是愛,而且還告訴别人有人守護着你。這是我母親去世時我最想得到的--我稱它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個家在守護着你。隻有家庭能給予你這種感覺,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工作也辦不到。
5、 意識到自己會死,并時刻作好準備,這樣做會更有幫助,活着的時候就會更珍惜生活。
6、我更喜歡和你在一起時的我自己。
7、每個社會都有它自己的問題,我認為逃避并不是解決的方法,你應該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8、你應該發現你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回首過去會使你産生競争的意識,而年齡是無法競争的。實際上,我分屬于不同的年齡階段。
9、有時候,他們說,月亮忙于新的靈魂的降世,于是便從天空中消失了,所以有的夜晚沒有月光。但最終,月亮是要回來的,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
10、去接受愛。我們一直認為我們不應該去接受它,如果我們接受了它,我們就不夠堅強了。但有一位名叫萊文的智者卻不這麼看。他說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與人,并去接受愛,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11、如果沒有家庭,人們便失去了可以支撐的根基。
12、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隻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
13、我們都是同一座森林裡的生物,我們獲取多少,就得補償多少。
14 、隻要我們彼此相愛,并把它珍藏在心裡,我們即使死了也不會真正地消亡。你創造的愛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記憶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個你觸摸過愛撫過的人的心中。
15  、"死亡終結了生命,但沒有終結感情的聯系。"
16 、 "你有過和弟弟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但你不再擁有這份感情了。你想把它要回來。你從未想讓它結束。可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結束,重新開始,結束,重新開始。"
17 、我們沒有一個人能擦掉生活過的痕迹,同樣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然而,如果說莫裡•施瓦茨教授教會了我什麼的話,那便是:生活中沒有"來不及"這個詞。他直到說再見的那一天還在改變着自己。
18、當我應該是個孩子時,我樂于做個孩子;當我應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我樂于接受自然賦予我的一切權力。
19、衰老并不就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壞事,當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後,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而活得更好。如果你一直不願意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
20、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活。
21、人與人的關系是沒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雙方用愛心去促成,給予對方以空間,了解彼此的願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麼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
22、你一生中遇到過一個好老師嗎?他把你視作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他會用智慧把你打磨得璀璨發亮。如果你幸運地找到了一條通向他們的途徑,那麼你在生活中就不會迷失了方向。有時這條途徑隻在你的腦子裡,有時這條途徑就在他們的病榻邊。
23、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的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隻會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無所适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對整個社會。
24、"什麼是最困難的?""與生活講和。"
25、你不必害怕我的死。我有過美好的生活,我們都知道這是遲早的事。
26、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可不幸地活着也同樣令人悲哀。
27、我們常感到孤獨,有時孤獨得想哭,但我們卻不讓淚水淌下來,因為我們覺得不該哭泣。有時我們從心裡對伴侶湧起一股愛的激流,但我們卻不去表達,因為我們害怕那些話語可能會帶來的傷害。
28、 “我們會握住彼此的手“莫裡說。“我們之間會傳遞許多愛的感情,特德,我們有三十五年的友誼。你不需要語言或聽覺去感受這種關系的。“
29、有時候你不能隻相信你所看見的,你還得相信你所感覺的。如果你想讓别人信任你,你首先應該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後倒去。
30、 許多人過着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當他們在忙于一些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顯得昏昏慵慵的。這是因為他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你要使生活有意義,你就得獻身于愛,獻身于你周圍的群體,去創造一種能給你目标和意義的價值觀。
31、 莫裡,就像他說的那樣,建立了他自己的文化——早在他患病之前就這麼做了。小組讨論,和朋友散步,去華盛頓廣場的教堂跳舞自娛。他還制定了一個名叫綠屋的計劃,為貧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療。他博覽群書為他的課尋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訪同事們,與畢業的學生保持聯系,給遠方的朋友寫信。他情願花時間去享享口福和賞玩自然,而從不浪費在電視喜劇或周末電影上。他建立了一種人類活動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愛護——這一模式充實着他的生活。

整部影片的主題無非是死亡與愛,它用一個鮮活的生命向我們講述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去愛,愛自己與愛他人、愛自然與愛老去。

反觀中國大多數家庭或教育,是很少談及死亡這個話題的,原因大概是人們本能害怕死亡,所以當死亡來臨時都不願意多說些什麼,以回避來證明自己對生的渴望與熱情。

但正如電影中說的那樣,死亡早晚會來,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面對死亡,學會與人告别,隻有學會死才能學會生。不禁想到一個詞語:

...

生與死這個話題看似很宏大,隻言片語講不清楚,因為我們總是将生死與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聯系到一起,總覺得會很殘忍。

但我希望我們都能簡單一點看待這個話題,生就是運動,死就是靜止,但死并不意味着消亡。

我們也阻止不了死亡的到來,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痕迹并不會因為我們的靜止而被銷抹掉。

我們需要做的是讓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連接更多一些,讓自己與世界變得更美好一些。

以上,與君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