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同時還獲得最佳導演(張曾澤)、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錄音共六項大獎。本片拍攝曆時三年,耗資數千萬台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展現了海陸空三線作戰的場景。本片也是金馬獎“抗日三連莊”終結篇。

聊中國空軍,一定會大聊“八一四空戰”。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此前對日本唯唯諾諾的蔣介石決定硬剛,淞滬會戰爆發。第二天下午,9架日本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從台北起飛,前來轟炸杭州笕橋機場,正好遇到剛剛移防至此的中國空軍第四大隊。由大隊長高志航領銜的隊員們駕駛27架美國霍克III戰鬥機升空迎擊,打出了6:0的戰績(細節統計有出入),中國空軍旗開得勝。這一天後來被國民政府定為空軍節。不過平心而論,二戰時的中國空軍非常孱弱,所用飛機從數量到質量都無法與日本抗衡。所以這短暫的輝煌才更值得珍惜,而且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也值得被銘記。本片就是以空軍第四大隊為核心,講述了這群意氣風發的熱血青年從訓練到參戰直至犧牲的過程。淞滬會戰打了三個月,30萬傷亡的國軍裡也包含空軍諸将。讓我們記住這組空軍軍人群像:

高志航(梁修身飾),本片主角,人稱東北飛鷹、空軍戰魂,中國空軍“四大金剛”之一。他是早年在法國學習飛機駕駛時改的名字,片中屢次表現他要求嚴、性子急、不怕死的性格,也在他和家人的相處中表現他國比家大、抗日心切的理念。他作為第四航空大隊大隊長,在八一四空戰中身先士卒首開記錄,這也是中國空軍首次擊落日機。他在整個淞滬會戰中一共獨立擊落4架日機,又與人聯手擊落4架,後來被派往蘭州接收蘇聯援華的戰機,途中英勇殉國,時年30歲。當時日機已經在俯沖轟炸周家口機場,高志航奮不顧身登上座機,可惜起飛未果被炮彈炸中。電影也定格在這一鏡頭結束。

李桂丹(江明飾),相當于第四航空大隊副隊長,中國空軍“四大金剛”之一,一生共計擊落12架敵機。他在隔年2月保衛武漢的空戰中犧牲,時年24歲。

劉粹剛,人稱“飛将軍”,中國空軍“四大金剛”之一,一生共擊落7架敵機。他在片中戲份也不少,一開始攜夫人與高志航一家見面,後來在支援陸軍時駕駛中彈的飛機撞向敵人坦克。這個結局固然壯烈,但是編的。事實是由于天氣和通訊原因,他未能找到陸軍,後來在返回途中油量耗盡,失控撞樓身亡,時年24歲。戰争就是這樣,很多死傷其實是意外的、無謂的、甚至是被友軍誤傷的(比如就在八一四空戰當天發生的上海大世界墜彈慘案,兩架中國飛機由于中彈失控導緻意外墜彈,造成上千市民傷亡)。但這并不能抹殺戰士們的付出和英勇。

樂以琴,中國空軍第一位“王牌飛行員”(指擊落5架及以上的敵機),中國空軍“四大金剛”之一。片中專門表現了他在8月15日笕橋空戰中獨自擊落4架日機的高光時刻。他犧牲于12月的南京保衛戰,時年23歲。

柳哲生,中華民國空軍官方認可擊落架數最高的王牌飛行員。他一生獨立擊落9架、共同擊落4架,其中大部分是在1941年的重慶大轟炸期間完成的。他在戰後随國民政府遷台,官至少将。

閻海文,座機被擊中後跳傘,不幸落入日軍陣地。他開槍打死數名日軍後自殺,年僅22歲。片中有日軍為他敬禮的場景,這在日軍戰史上也有記錄。

沈崇誨,《無問西東》中王力宏角色的原型(但改動很多)。他在轟炸日本船艦時機體中彈,推算飛機已無法返航,遂極速朝日艦出雲号撞去。但這次自殺式撞艦其實并未成功;片中拍出雲号爆炸,跟前面劉粹剛撞坦克一樣,隻是想表現飛行員們死得其所。另外片中為了表現這是沈崇誨事先的決定,他在撞艦前命令同機的陳錫純跳傘。事實是陳錫純是一起犧牲的,兩人當時分别是26歲和23歲。

可見中國空軍“四大金剛”在1938年初就已經全部陣亡了。他們與其他諸多飛行員一樣,都還不到30歲,正值生命綻放的年華。我們緬懷他們,是感謝他們的付出,敬重他們的無畏,但不是為了傳播仇恨和宣揚民族主義。願和平和發展成為世界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