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懸念的設置來說,這部劇其實做得比别的劇更好,前陣子寫《重影》時我其實也說過類似的問題,像最近看的這些懸疑劇,大多數看到一半,我們就已經猜到了結果,我那時候還在說——我似乎越來越不在意最後的結局,更多應該要去享受它的那個過程;但是這一部劇它沒有給我們太多猜想的空間,它一直把這個懸念留到了最後,并且一路基本沒有給出任何有效信息,我大概看到最後兩集,寥凡飾演的警察冉曦的葬禮上,我才在猜是不是富大龍飾演的包子店老闆田浩,可能真的是我後知後覺吧,很多小夥伴都在說,從官方放出來的海報,富大龍居然站在一衆主角中間的C位早就應該猜到是他了,說大龍是被劇組給出賣的兇手,好像一點都不為過。
不給有效信息,一路猜不着其實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我看這部劇的時候大部分時間裡有昏昏欲睡的,總體感覺這部劇的節奏慢到令人發指,完全不像在看懸疑劇,更像在看一部文藝劇,有青春慒懂的愛情,有生離與死别,有初入職場的沖勁和幹勁,有自主創業的艱辛與勞累,有一代又一代警察堅持不懈的堅守……但是因為它的主線是懸疑,所以看得讓人發困。
...以冉曦為師,以尹昉飾演的趙趕鵝為徒,兩個片區民警,因為在他們的轄區裡發生了一起命案而進行了偵查,雖然市局的刑警隊也來了,但是因為嫌疑人的死亡而結案,刑警隊離開,隻有這對師徒不離不棄,一路跟随着信念一路慢慢地摸索着前行。
十八年前的懸案,随着冉曦之子冉東東之死,師傅也退出了進一步的偵查,隻有趙趕鵝還在繼續。有一集,他帶着師傅去看他的住所,他住在一個小區的底層,簡陋得就像一個案情分析室,隻有滿牆上的案情分析圖紙和連線,他自費買了警局一樣恒溫恒濕的證據箱,他的生活過得像個苦行僧,但是他卻耗重金打造了自己的證據保管箱,将這許多年來收集到的所有證據都存放在裡面……也就是說,這十八年來,他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将罪犯繩之于法的執念。
就像冉曦講過他的故事一樣,他也有一個案子同樣成了懸案,因為犯罪嫌疑人跑了許多年也同樣沒有被抓捕歸案,他為什麼自己申請從刑警隊調到派出所當片警,因為他想要在這裡盯着,那個犯罪嫌疑人的親屬還住在這片區,他想守株待兔看這犯罪嫌疑人什麼時候會不會回來。
這是不是一個師門魔咒,他們都有各自的魔咒,而這個魔咒同樣糾纏了他們一生。
...《樹影迷宮》這個标題極具象征性。“樹影”是代際關系的隐喻,從樹幹到樹枝的延伸,如父輩的蔭蔽與子輩的伸展,而“迷宮”則是錯綜複雜的情感困局。無論是冉曦因職業身份陷入的父子隔閡,周衛平被複仇欲望吞噬的自我,還是田浩以愛為名構築的扭曲牢籠,他們都是這座無形迷宮的囚徒——胡同,不過是這種心理困境的終極具象。
劇作通過三組典型的代際關系,深刻揭示了父愛的異化圖景,它們共同探讨了一個核心命題:當溝通斷裂、權力膨脹,父愛如何從庇護所蛻變為困住兩代人的心理迷宮。它呼應了《樹影迷宮》中"迷宮"的隐喻——胡同既是物理空間也是心理牢籠——冉曦困在對徒弟的怨恨裡,周衛平困在仇恨中,田浩困在占有欲裡,這種"困守"顯示了父輩在精神迷宮裡的失位與迷途。
冉曦曾經對趙趕鵝說,别回來,進入了死胡同,你就再也走不出去了。趙趕鵝不信,不停地在死胡同裡上串下跳企圖打破這個困局,但結果并不怎樣,他耗盡了全部的氣力,拼得傷痕累累,最終隻能無可奈何地躺在地上喘着粗氣。也許,這是這部劇最好的一個诠釋,當你迷失在迷宮裡,當你走進了一條死胡同,也許,換一個方向嘗試一下會更好——隻是,冉曦從來也沒有走出過這個胡同迷宮,趙趕鵝也從來沒有。
以上,2025-11-12 15:16:57,農曆九月廿三。
擴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