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全宇宙》即使獲獎了,質疑還是不絕于耳,說花裡胡哨沒看懂的占一部分,還有很多人說内核無非是老套的東亞家庭倫理,特别是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會說無法接受強行用愛化解一切的處理。
之前表達過對這個電影的看法,又看了幾遍我發現,這個電影最核心不是說愛這件事。
你先看女主,她在洗衣店的狀态是疲憊的沒有自我的,陷入瑣碎無望人生的狀态。她在自己認為好的多重宇宙裡,發現世界是有多重可能的,這一定程度上喚醒了獨立人格,開始能在泥淖中、在上一輩的陰影、這一輩的「懦弱」(當然是她當時以為老公是這樣的)和下一輩的叛逆中站起來,覺得自己行了。
而這一階段,在她自我認知的好的宇宙中站起來其實有一些問題沒解決,就是這些「好的」狀态依然是自我感覺「好的」狀态,格局沒打開。當更多的信息湧入,她發現有些她自認為的東西其實不對,她受限于認知就會迷失,會「過載」。這恰恰是她女兒的困境,隻不過她女兒承受的信息更複雜,造型就能說明。并且begal也是女兒這種極度複雜信息但和周圍人缺少連接,導緻的無法找到自我意義的虛無産物,也就是抑郁的具象。
石頭一幕出現,是母親認知和女兒認知重合點,母親體會到了這種世界并不需要「正确」并不需要「意義」并不需要「信息」的荒蕪感,但這個畫面又有一種力量,這股力量會讓你有心痛的感覺,這也是母親開始體會到并在後面運用到的力量,是母親也開始「hahahaha」并開始換了視角和行為對待女兒的原因。
它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才是整個故事的核心。
同理心後面讓母親看到了老公的好,看到了周圍每個人内心的渴望,看見了稅務局女士内心的脆弱…她的同理心讓她擁有了去包容世界的力量,這是一個強大人格的養成過程。這部劇恰好設定了一個母親和女兒做矛盾沖突的點而已,而不是硬要說什麼家庭倫理。有人代入自己是那個女兒,所以不理解,所以覺得太煽情做作,但是母親如何找到「同理心」這個人類寶貴的财富才是重點,不在于什麼原生家庭問題如何化解。
我一直認為人應該還是要抱有一些憐憫之心,對他人要有共情能力,所以我覺得這個電影好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