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書都是看一本過一本,幾天之後就忘在腦後了,有時候,看一些很火的書甚至隻是為了打個卡,囫囵吞棗草草看過就算結束。


這部紀錄片雖然有些理想化,但多少點燃了我對書籍的敬畏和熱情。覺得以後看完之後至少要寫個書評,算是給自己留個紀念。


第一集


一生隻做一件事,确實值得敬佩。


圖書館管理員果然是掃地僧輩出的職業。


那家藏區的圖書館太美了,窗外就是雪山。

看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這個紀錄片是會在一定程度上理想化,崇高化出版行業和其他書籍相關的行業的。所以聽了展開講講的介紹之後,我選擇從第二季開始看,因為有了第一季的成功,這一季能更加真實一些,接地氣一些。結果第一集依然是滿滿的詩和遠方。


其實也沒什麼不好,讀書本身總不會是無用的,哪怕不以書為職業,所有人也都能從中汲取力量。


我最近加入了一個贈書約評的微信群,群主會幫各個出版社推一些新書,送給群裡的書友,讓書友寫寫書評。老實說我進群是有私心的,希望認識更多的編輯老師,有更多的翻譯機會。不過群主因為我寫的一篇《克拉拉與太陽》的書評來找我,我确實有些感動。我對自己寫的東西有沒有被人看到,有多少人看到沒什麼追求,更多是一種自記錄,結果進了這個群才兩天就被卷到,覺得看過一本書之後不寫個800字的書評都不好意思…


我多少也算個文字工作者,還是應該多寫寫,多練練,在年底回顧的時候也能得到更多的滿足感。


第二集

這一集的後期太神了!因為講的是漫畫家,所以經常會将場景轉成2D漫畫的形式,非常契合。


《镖人》可是久聞大名,但是因為畫風不太喜歡,一直沒有找來看。他在我心裡就和井上雄彥的感覺一樣,藝術性太強,崇拜,但是很難稱得上喜歡。


趙佳那一段出來,我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剛開始是回憶,少年漫畫啊,是我進入漫畫世界的引路人。當時我還看不太懂《黑血》,可是每一期出來的時候都會一口氣看完,就是覺得精彩,抓人,哪怕因為一月一更,我已經忘記了前面的劇情。


然後講到她父親的故事,癌症,還債,她是笑着的,可我卻哭了。字裡行間都能看到她對父親的愛,那句“這是我父親的口頭禅,我女兒是個天才”,她滿臉都是自豪。我還記得去年看到過黑血連載重開的消息,二十多年了,真好,她還在堅持自己的夢想。


大概節目組也知道太沉重了,最後給了個輕松的故事。我沒聽過匡扶的名字,不過聽說過《回答不了》這本書。看起來是個生活無憂的人,感性的藝術家,挺無欲無求的,看得人也輕松起來了。


第三集


講到翻譯了!


馬愛農老師好可愛,鷹院~排面!我小時候看的就是她翻的哈利波特,好懷念啊。


大概因為我自己在做翻譯吧,看完這集之後更有漂浮感了。這集選擇的譯者都是能稱為翻譯“家”的人,馬老師是人民文學的編輯,包老師是複旦大學的老師,楊老更是大學者。他們做翻譯可以不求回報,那是她工資的一部分,是她的救贖,是他的理想。因為不需要靠翻譯糊口,馬老師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因為不需要把翻譯當成工作,所以包老師每天隻用翻譯20行詩;因為沒有考慮過用翻譯賺錢,所以楊老的翻譯是他需要翻越的理想之山。


而像我這樣的小翻譯不同,他們是詞語擺渡人,而我是詞語搬運工。很多人說全職翻譯沒辦法養活自己,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做全職翻譯這兩年來,雖然收入不穩定,但是按年收入的話,是比我在工作時高的。


但前提是足夠自律(這一點我有自信),而且什麼活都願意接。我接過各種各樣的書,有的我很喜歡,有的我并不感興趣,而且它們本身也不是想翻譯家們手下的作品那樣值得流傳多年,很多菜譜、收納、心靈雞湯類的書隻是日本這個産能過剩的出版行業中,生産出來的快消産品罷了。所以面對這些書,我不會字斟句酌,它們隻是一個活兒而已(希望編輯老師們不要看見)…


但是我能理解老師們的熱情,在喜歡文字的人眼中,文字是令人快樂的。現在我更多看的是電子書,在以前,光是看着家裡的書架、書店裡或者圖書館中一排排的書,就會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愉悅。


所以我覺得任何領域的書都能激起我的好奇心,我是熱愛翻譯的,也願意用翻譯來糊口,希望我能堅持下去吧。


第四集


出版人,編輯或者圖書品牌的創始人,其實節目采訪的人本質上還是商人,我并不反感這樣,反而覺得在這個市場經濟的時代,就是需要有這些懂得用書賺錢的人,才能做出更多的書。哪怕十本裡有九本都是為了迎合市場,隻要有一本是他們真正想做的,就足夠了。


書籍本身帶着清高的色彩,所以經常有人看不起資本(沒錯我說的是某隻熊貓,但是我不讨厭它,因為它有錢,能買到很多我想看的書的版權),隻喜歡看起來清高,看起來小衆的品牌。


可是書還是越多越好的,畢竟這個看短視頻的人比看文字的人多的時代,哪怕是公衆号式的文章,也值得更多的人投去一點目光。


第五集


這幾年中國湧現出了很多青年作家,我嘗試過班宇的東北,也嘗試過李娟的阿勒泰,但是都不太能沉浸進去。也許是他們的生活離我太遠,工廠、農村、草原,那些生活是他們的現實,可是在我眼中隻是故事。


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寫出屬于城市,屬于女性的故事。也許是因為這個類型更多地展現在了熒幕上,所以文字形式的呈現就減少了吧。


這兩年我看劇看得越來越少,看綜藝看得越來越多,大概就是因為它們更真實,更接近我的生活。72小時記實,可以去你家嗎,這些日本綜藝都有中國版,還有我住在這裡的理由,裡面有太多故事讓我看到了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但或許是我的生活太普通,我很難在現代作家的書裡看到我自己的生活。也許啥時候90後的西安作家出圈了,我就能産生強烈的共鳴了吧。


第六集

看到了走出書房的作者學者們,内容并不熟悉,隻是感慨好想出門旅行,希望等疫情趕緊過去,自己有機會出門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