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發現高鐵上還有這部電影時,此刻離北京隻有半小時車程,有點後悔剛剛看了一堆爛片。
曾經對王家衛的評價就是矯情。當年看2046時,并沒有看懂。看過梁朝偉的專訪:他說最怕和王家衛合作,讓他一遍一遍的演,也不說哪裡不對,就讓你每一次都演的不一樣,演到崩潰為止。我當時就想:是導演沒本事吧,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麼,才如此折騰演員。現在才發現,王家衛的每一個鏡頭都深含蘊意,每一句對白都意味深長。
無論是著名的台詞:4月16日下午三點,我們做一分鐘的朋友…還是那句:有一種鳥沒有腳,它能穿越森林,沒有終點,累了隻能在風中停歇…還有“重慶森林”裡那句:鳳梨罐頭會過期。都無不彰顯王家衛的編劇功力。
對鏡頭感的運用同樣也是如此,從片頭濕漉漉的熱帶雨林開始,香港60年代的複古調調,張國榮的白色背心;百無聊賴的下午,張曼玉趴在櫃台前;劉嘉玲失戀時在雨中疾走,性感的小腿不斷交替;悲傷的臉印在綠色鐵網上…更别提張國榮那段著名的恰恰,舞地妖娆又不羁,忍不住我回放了好幾遍。還有張國榮決絕的背影,他生母拒絕和他見面,他頭也不回地走着,雖然知道背後有一雙眼睛,但他絕不回頭,既然你不想見我,我也不讓你看最後一眼。
那到底誰是阿飛呢?主人公明明叫旭仔啊!也隻有張國榮才能把放浪不羁的公子哥演的如此惹人憐愛不招人讨厭。我想所有男人都想當旭仔吧,長的帥,憂郁又純真的臉,三言兩語就能把女人的心偷走,對她們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他說:我這輩子不知道會喜歡多少女人,不到最後也不知道最喜歡哪一個?但當旭仔臨終前,劉德華問他:你記得4月16日下午3點嗎?他嘴上否認,心裡卻很誠實的記得那一分鐘,難道不是意味着最愛蘇麗珍?(張曼玉演的角色)
阿飛正傳的英文片名也有點意思:days of being wild,狂野的日子?阿飛到底是旭仔還是無腳鳥?那片尾三分鐘的長鏡頭,梁朝偉拍了27次,修指甲,叼着煙,油頭粉面,用梳子梳頭,厚厚的鈔票放進西裝内袋裡,一氣呵成,眼神和張國榮的憂郁純真不同,他呈現出的是狠,那梁朝偉演的是誰?另一個阿飛?阿飛重生?
旭仔因為生母的抛棄,内心敏感缺愛,才會對女人的不屑一顧,他一生都在自我否定,和養母的關系也意味深長。
不得不提阿飛正傳真是香港演員的巅峰,那時張曼玉劉嘉玲真年輕,身材也好。每一個小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無論德華還是張學友,之所以成為經典,在那個爛片橫行,十天出一部電影的年代,細細雕琢的阿飛正傳,确時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