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作有兩個明顯的優點。

第一個優點就是“敢拍”,敢于對這種相當敏感的而且距今時間非常近的重大現實政治軍事事件進行梳理和表現,涉及到了衆多現實裡的“大人物”,僅從這一點,不得不很佩服韓國的電影工作者的勇氣、電影審查制度的大膽,以及政府的開明态度。

第二個優點就是制作非常精良,叙事節奏夠快,毫不拖沓,橋段頻出,叙事張力一直很足,光影和調度都很出色,大場面上的投入相當巨大和紮實,鄭雨盛的選角非常适合這種帶有悲劇性的正義角色,影片厚重與淩厲兼具,綜合可看性很高。

但是本作的“内在瑕疵”也很明顯,明明是可以将本片的質量再大大提升一個檔次的:

一、對人物背景和人物關系的表現缺失。

全鬥光為啥從影片一開始能被委以調查部部長的重要職位,這個事件背景很重要,但是影片對此卻沒有任何表現。

除了是“一會”的成員,最大反派全鬥光作為少将,為啥會有如此的号召力,為啥不是别的“一會”級别更高的成員成為了本次政變頭目,影片對此的表現顯得很輕浮,未能有明确說服力。

總統為什麼讓人感覺那麼軟弱,國防部長和參謀次長等重要人物在事件中為啥顯得智商如此脫線,這些其實都是有深刻背景或動機的,但是影片卻沒有作出暗示或者表現,讓這些重要人物的人設顯得很虛浮。

二、真實政變是比影片裡遠遠更策劃周密和執行嚴謹,而在影片裡,全鬥光少将一派的政變則顯得非常魯莽和兒戲,全靠對立一派的無能和倒戈,才能勉強撐到最後,獲得最後的勝利。

三、人物非常臉譜化,政變頭目全鬥光少将成了完全的反派,這個人物其實完全被扁平化了,而鄭雨盛飾演的李泰信将軍則是恪守信仰與原則的完全化身。

影片中,他們兩人之間的鬥争,表面上是旺盛的個人私欲與個人大義之間的鬥争,其實是“專治與民主”之間的激烈鬥争,但是在影片裡,對這個深刻内核的表現遠遠不夠。

缺乏對這個重要内核的深入和延伸,看到影片最後對政變成功者和反政變失敗者衆人命運的強烈對比,就會隻是讓觀影者感到了這個世界确實就是一個弱肉強食、成王敗寇的世界,這個世界确實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隻要有實力,遇上“機遇”盡量大膽一點,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而隻有對“專治與民主的鬥争”這個内核的表達到位了,影片才能揭開曆史的帷幕,向觀影者真正傳達出:

重要個人在關鍵時刻選擇怎樣處理自己的欲望和野心,信仰與良知,很多時候,确實就會深刻影響一個國家乃至很多代人的命運。

韓國的民主曆史進程其實也是如此坎坷,充滿了血與淚,真正的民主從來都是來之不易。

竊鈎者誅,竊國者侯:

影片中政變頭目全鬥光的原型人物全鬥煥将軍,在現實裡通過政變,最終成功成為了韓國總統,權傾一時,2021年11月才于90歲的高齡離開這個世界,并且并未因自己的政變和任職總統期間的罪行而受到真正的清算和懲罰。

但全鬥煥可能也沒想到,在自己離世以後,會這麼快被在大熒幕上受到“清算”,可能電影創作者對全鬥光政變一派以及“苟和派”的負面形象的刻意刻畫,就是一種政治态度…

曆史和個人的人生,很多時候就是如此的詭吊,似乎并無固定章法可循,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