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鬥煥在為自己退位後繼續保持影響做一系列的準備,準備工作之一就是利用南北關系研究、經濟政策等建立日海财團,日海财團運行需要大量資金,國際集團的梁會長在獻金方面,捐贈的數額偏少,加之其比較耿直,說出了強搶這樣的話,基本上已經惹惱了全鬥煥。全鬥煥已經做出要幹掉國際集團的決定,但由于大選要維持較良好的形象,在張世東、盧信永、李鶴捧一衆人的勸說下,決定将解體國際集團的事情放到大選之後。為了民正黨在釜山地區的選票,全需要國際集團員工的選票(員工大約在4.5萬人左右)。而梁會長因為兒子車禍身亡的後事,當天恰巧不在釜山,這進一步惹惱了全。在重組計劃已經通過後,全突然下令将國際集團完全解體。
就這樣,沒有正當的法律,沒有正當的程序,國際集團就這樣閃電般的解體了。
這就是權力,當權者的權力,權力若不加以制衡,它會任性到摧毀一切,隻因它想要的沒有得到。在這種不加約束的權力下,法律變成了一紙空文。你若想生存,隻能聽命于權力,你若想生存的好,不僅要聽命,還要依附讨好于權力。
蔣經國在“黨禁”未開,但民進黨已經成立,手下向其報告時說:使用權力容易,難就難在曉得什麼時候不去用它。權力的約束需要這樣智慧的政治人物。
同時,限制權力還要從制度上進行設計,如,普選、分權、自治、公民擁有自由組黨、結社、辦報辦刊的權利;擁有言論、新聞自由的權利。尤其是新聞自由,國際集團解體事件中,全還操縱了新聞媒體,使其不能客觀中立的報道事件真相。當輿論為執政黨服務時,他就變成了喉舌,而非“news”。
看五共,就如同看自己一樣,是那麼的像。但我想,人總是要有些希望的吧。民主化、民主主義永遠是曆史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