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誼兄弟電影(青島)有限公司等多家影視公司聯合出品,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青島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的抗戰影片《鐵道英雄》,講述了山東臨城棗莊一帶的鐵道隊與敵人鬥智鬥勇,殊死捍衛家園的故事。
大雪紛飛的夜晚,一列載有日軍藥品的火車在魯南大地上疾馳。一群人迅速接近火車,撬開車門将藥品抛了下去,負責接應的人迅速将藥品搬走。然後,他們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電影開篇的這一幕,讓很多觀衆聯想起《鐵道遊擊隊》,但影片并不是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而是取材于“魯南鐵道隊”真實的抗戰故事。
主旋律影片既要有自己統一的魂,又要有多角度的演繹,更要有獨特的風格。《鐵道英雄》的還原度和完成度都非常高,實現了對傳統紅色資源的再認識、再開發和再生産,實現了藝術的創新表達。影片既有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史實的新的挖掘和呈現,也有現代電影所要求的強節奏、強情節、強叙事,具有強大的叙事動力和叙事懸念,能夠有效地帶動觀衆的同步觀影思維。而在情節推進當中,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着力塑造了以老洪、老王為代表的“鐵道英雄”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們有英雄的崇高精神,也有與常人相同的人性内涵。影片對兄弟情、父子情的呈現和表達,能夠與當下更大層面的觀衆産生共鳴和共情。影片有足夠的興奮點、動情點,能夠從情緒上感染觀衆,從情感上打動觀衆。影片整體的調性、視覺風格相對比較完整,顯示出了導演的藝術智慧與藝術能力。
影片聚焦烽火年代的小人物,挖掘平凡英雄的閃光點,同時又以小見大,提煉集體主義精神,用遞進的結構、創新的表達方式、類型化的視角、工業化美學呈現,完成了特殊曆史時期老洪、老王兩個英雄人物形象的創作,實現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家國情懷的統一。
作為一部革命曆史題材影片,《鐵道英雄》很好地實現了還原曆史、尊重曆史、忠實于曆史邏輯。老洪是典型的英雄主義者,老王是平民英雄的代表,其他的人物如小石頭等等則是被喚醒的民衆,三重景深共同組成了以硬漢美學為特色的宏大抗戰全景圖,是一部有追求、有質感、有情懷的優秀影片。
影片盡可能用鏡頭說話,大量的俯拍場景、黑白色調反差,呈現出逼真的效果。自上而下的俯視鏡頭拍攝出的影像能夠産生變形效果,進而增加必要的氣勢,生成特定的“意象”,增強整體藝術效果。動靜互為結合,動作戲之外,文戲的處理同樣讓人緊張。人物性格互為補充,老洪、老王兩個主角一冷一暖、一明一暗、一莊重一诙諧,有力推進了劇情發展。
叙述性和表現性蒙太奇的成功運用,使影片産生了層次豐厚的藝術效果。比如完美營造了凜冽寒冬驚心動魄的肅殺氛圍,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下雪,這種環境設置為鐵道英雄們的頑強奮鬥增添了凝重的悲壯氣息。
《鐵道英雄》的創作難度非常大,既堅持了對抗日英雄的崇敬,又實現了紅色題材的創新表達,滿足當下觀衆對電影的視聽需求;刻畫出人性化接地氣的英雄形象,對兄弟情及父子情的刻畫顯示了極強的張力;具有強大叙事節奏和動力,視聽風格非常完整。所采取的創新表現手法、所表達的堅定家國信念、所傳承的民族情懷等都值得稱贊。
《鐵道英雄》是近幾年以電影本體為基礎、正面表現主旋律題材的優秀影片。在故事核心内涵上避免了表面化,深入挖掘了其中的精神内涵;在革命英雄主義的展現上,突出了英雄人物的個性魅力。他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但為了戰勝侵略者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老洪就義前以帽掩面的創新手法,老王軟弱又堅定的矛盾塑造,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實現了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升華和弘揚。
影片在結構上采用紀錄片式的開篇,突出了原創性,把鐵道英雄的故事和全民族抗戰全景勾連起來,既有類似《風聲》的諜戰元素,又有《八佰》的戰争片風格,講述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一代人為保家衛國前赴後繼的愛國情懷。在内容上實現了有限篇幅内,情境渲染與故事情節的協調互動。影片中最令人動容的一場戲,莫過于鐵道隊員對着玻璃窗上的黨徽宣誓的橋段,用無聲的畫面傳遞出那一代人所具有的崇高的信仰。在元素處理上諜戰的加入,大大加強了可看性,使得老王等英雄角色的人物塑造更加豐滿。
《鐵道英雄》的閃光點在于“重回曆史現場,重構經典故事,重現犧牲價值,追問生命意義,探索當下中國電影的悲壯美學,凸顯電影中的民族自信”。影片對抗日英雄和日本侵略者的寫實性呈現,更加凸顯了戰争的殘酷性,最後兩位主人公跟敵人同歸于盡也更顯悲壯,更為突出了中華民族的英雄主義,這才是中國主旋律電影真正的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