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結愛》播出過半後,随着主線和支線比例的失衡,很多觀衆就開始質疑《結愛》開始爛尾,2018年6月13日大結局播出後,網友紛紛吐槽最後一集“草草了事”、“史上最倉促結局”、“男主打醬油”、“結局雞肋”。有觀衆戲稱,“大結局拍成這樣,怪不得導演和編劇提前一周就出來道歉。”
《結愛》的爛尾,導演和編劇都“難辭其咎”。陳正道顯然還沒從電影導演的身份中轉換過來,對藝術性要求過高,導緻拍攝進度緩慢以及節奏把控失衡。而編劇沈洋在開機前3個月才進項目,後期趕工嚴重,導緻後續劇本質量下滑,再加之開拍前更換女主等原因,《結愛》後半部分制作倉促,質量滑水,最終迎來“高開低走”的命運。
對此,不僅導演和編劇抱憾,衆多網友也直言“可惜”,畢竟以前13集的水準來看,《結愛》仍堪稱國産偶像劇中的“清流”,其拍攝、叙事、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不少值得肯定之處。但遺憾的是,這部好苗子最終沒能“善終”。
導演節奏失控、編劇劇本“趕工”,《結愛》的爛尾為國産劇帶來警示
剛播出時,《結愛》一度被稱贊是“國産偶像劇的曙光”,但是這部劇最終卻抱憾爛尾。在13集之後,劇情主線和支線比例開始失衡,男女主的戲份逐漸減少,大量篇幅用來講述“千花和趙松的糾纏”和“三人組的打鬧日常”。因為戲份的傾斜,在《結愛》中,男二趙松的人物完成度都較男主賀蘭靜霆高。
在前13集中,如果說群戲的精彩是“錦上添花”,那麼13集之後,群戲就開始慢慢“喧賓奪主”,這大大破壞了《結愛》的觀賞性和結局完整度。在上周播出的四集中,觀衆紛紛質疑“男主死得太随意”,而今天的大結局中,全劇最大反派趙松也被輕易制服,故事“草草收場”,堪稱“史上最倉促的大結局”。
《結愛》的爛尾,有以下兩大因素:
1. 導演“苛求”藝術性,節奏把控失衡
在豆瓣平台上的道歉中,導演陳正道稱:“我不習慣劇組的拍攝節奏,前面一場吻戲拍一天,吃飯拍一天,摩天輪又拍了兩天……。最後三四、周還剩八到十集時長,兩組又有一組面臨無戲可拍,男女主也不能不睡,隻好召回很多已經殺青配角,編劇臨時改戲。”可以看到,導演對《結愛》全劇節奏的把控是失衡的,因為時間分配的不均勻,導緻了後續劇情的崩盤。
《結愛》是一部商業化的偶像劇,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它是不缺藝術氣息的,這就是陳正道的特色。這種商業性與藝術性的融合,他在電影《重返20歲》中就玩得很拿手。而他多年執導電影的功底,在《結愛》中也得到了彰顯,畫面色彩飽滿、鏡頭切換流暢、故事推進循序漸進等都是該劇的加分項。
這無疑是“導演自我修養”的最好體現,但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陳正道在執導電視劇時身份轉換并不到位,對《結愛》藝術性的“苛求”,反而影響了拍攝進度。
對于一般電影來說,制作周期一般都在3個月-6個月左右,在這個周期内,導演需要完成的時長隻有2個小時左右,可以追求“慢工出細活”的效果。以《結愛》男女主90天的檔期來看,其制作周期也在3個月左右,但是其需要完成的劇集長度卻長達20多小時,是一般電影長度的10倍之多,如果以電影的藝術要求和進度來拍攝,勢必是不能完成的。
事實上,電影是一門對畫面質感與鏡頭力度要求很高的藝術,但是電視劇對此要求并不高。對電視劇來說,故事的完整性和情節的流暢性才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很多導演在身份轉換中需要注意的重點。
2. 劇本打磨倉促、誠意不足
在導演道歉之後,《結愛》編劇沈洋也于上周在微博公開道歉。“開機前先寫完了8集,後面都是邊拍邊寫,随着拍攝進度的加快,後面越寫越趕,質量肯定比不上開機前的。”而且,沈洋是在開機前3個月才加入項目的。
在道歉中,沈洋還提到了一點:“以前一直覺得美劇和韓劇都是順拍,劇本邊拍邊寫,好cool好高級,現在才體會到這種模式有多艱難,也不太符合國情,希望下次能好好磨一個劇本出來。”
編劇沈洋所提及的“順拍模式”,在美國韓國等非常流行,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韓的模式是“邊寫邊拍邊播”,編劇根據觀衆反饋及時修改劇本,因為在這兩個國家,收視率都是很重要的衡量标準,一旦收視下滑就面臨被剪短或不被續訂的局面。在此市場規律下,編劇團隊水準普遍較高,也能适應如此高強度的制作進程。
相比之下,《結愛》的順拍模式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在國内影視劇需要提前過審的大環境下,編劇不需要根據觀衆反饋和提振收視率修改劇本,所以正常情況下都應該劇本先行,以避免出現後期因時間緊湊而質量下滑、或是演員檔期難協調而大量改動戲份的局面。
優秀的劇本無疑是電視劇成功的基石,經典劇集《走西口》劇本打磨了4年時間,而去年國産劇中的口碑大作《白夜追兇》劇本打磨超3年時間,《軍師聯盟》劇本打磨更是長達5年之久。
雖然懸疑劇和曆史劇對劇本和專業知識要求更高故而耗時更長,偶像劇的編寫難度則相對較低,但是《結愛》編劇提到的“開機前3個月加入項目”、“後期當天拍的所有戲都是當天淩晨才寫完的”,都帶着明顯的趕工痕迹,在劇本打磨上誠意缺失。
也是有很多優點的
在道歉中,《結愛》的導演和編劇紛紛對劇集爛尾表示遺憾,而衆多網友也紛紛吐槽結局難以接受。在筆者看來,《結愛》的導演和編劇有野心的,但是在劇集制作上還是“火候欠佳”,導緻該劇最終未能善終。
雖然《結愛》沒有“功成身退”,但是這部劇最初能在社交網絡上收獲好評,并在豆瓣拿到7分的成績,并非隻是因為黃景瑜和宋茜的“粉絲濾鏡”。
《結愛》中,仍有着以往偶像劇的套路,比如“霸道總裁”和“灰姑娘”的設定,比如“穿越千年的愛戀”的梗,這些都早已不新鮮了,但是在某種程度上,《結愛》又是反套路的,這也是衆多觀衆覺得《結愛》清新脫俗的地方。這些反套路的運用,是有值得國産偶像劇借鑒之處的。
《結愛》前半部分“深得人心”,有以下三點因素:
1. 借鑒韓劇“古今”混搭風,沖淡偶像劇單薄感
《結愛》講述了來自外星的狐狸賀蘭靜霆與人類女孩慧顔的幾世感情糾葛,從故事設定來看,《結愛》其實還是在玩“穿越千年的愛戀”的老梗。但是,該劇很聰明地借鑒了韓劇的“操盤手法”。
《結愛》的框架與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藍色大海的傳說》《鬼怪》基本是一緻的,采用古代戲與現代戲結合的方式,沖淡偶像劇的單薄感。利用主角從古到今的身份适應,比如難以融入現代社會,文化代溝等問題來造梗和制造笑料,拉近與觀衆距離。
2. “霸道總裁+灰姑娘”老套路,但賦予人物“煙火氣”
《結愛》的女主關皮皮實質上仍是“灰姑娘”,全劇中也不乏“白馬王子”前來拯救她的情節,但是出身中低層家庭的關皮皮,也是現代社會普通女孩的縮影。《結愛》中,關皮皮有着當環保記者的夢想,有着考研的學業生涯規劃,在感情上雖屬于付出型人格,但在被背叛後果斷選擇好聚好散,她的性格是相對鮮明的,人格也是相對獨立的。
現在的電視劇受衆群體中,90後無疑是主力軍,對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老派言情劇諸如《情深深雨蒙蒙》或《又見一簾幽夢》中“非黑即白”的人物塑造和價值觀已經過時了。所以對現在的偶像劇來說,人設需要飽滿,擺脫單一向和懸浮感,才更為符合現代女性的愛情觀和價值觀,更容易引發共鳴。
3. 群戲飽滿,以貼近生活的現實細節圈粉
在前13集中,《結愛》的群戲無疑是“錦上添花”,沒有過分服務于主角,在細節處理上也很是圈粉。比如劇中關皮皮父親在和賀蘭的對話中,埋怨妻子數十年過得“摳摳搜搜”,但也正是因此,家裡最終才落下了一套房,感慨妻子數十年不易,這種“走心”的親情戲,是很容易引起廣泛共鳴的。
雖然很多觀衆仍是持理解态度,表示《結愛》已經是國産偶像劇的進步了,但是該劇爛尾所暴露出的電視劇制作問題,還是應該得到影視行業的重視。
國内電視劇制作周期通常很短,而影視市場也一直是明星中心制,這也意味着國内影視制作現階段還是要在迎合明星檔期的基礎上發揮功力。故而不管是導演還是編劇,或者是制片人,都應該做好統籌規劃,投入更多匠心,而并非讓“明星檔期”成為作品粗制濫造的“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