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開宗明義,就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作品,過去幾十年裡也多次被改編成各種作品。按理說沒什麼好解析的,主線就是那樣,但在觀影過程中隐隐還是覺得導演是在試圖夾帶一些東西。讀書不多,本片一些知識點又正好在視野區域裡,所以鬥膽拿出來解析一下。

如果用階級論來理解本片,可以非常的簡單粗暴。男爵夫人集團=大地主,醫生夫妻=小資産階級知識分子,退伍老兵家庭=無産階級。主線就是知識分子用文章煽動了無産階級追随者來島上開荒,同時又吸引了大地主的注意,地主上島搶地被知識分子+無産階級聯合推翻,知識分子集團内部又産生了路線分歧,結果自相殘殺,無産階級最終取得了偉大勝利。這裡還出現過一個集團,就是好萊塢大亨和一船遊客,他們應該屬于金融資産階級,人家玩的是金融,壓根兒看不上你們這點兒小生意,不過是個觀光團,帶點補給來喂猴,看完戲就拍拍屁股走。

但有一些設定似乎說不太通,比如:為什麼醫生夫妻是素食主義者?為什麼Dore要強調他倆隻是伴侶不是夫妻?為什麼Dore的設定是摘除了子宮?為什麼男爵夫人最後被揭穿是個冒牌貨?為什麼讓男爵夫人腦袋開花的那一槍是知識分子開的而不是無産階級?階級論的語境大概隻能在國内一些市場,可這片子是美國人拍的啊,難不成是美共?我理解可能還真是美共,但不是美國共産黨,是美國共和黨,對沒錯,是紅脖子們,而且還是那種原教旨主義的紅脖子,至于有沒有給MAGA站隊沒太看出來。共和黨的原教旨是什麼?是自由主義,是傳統家庭觀念,是宗教保守主義,是努力生活着的“正常人”。那麼他的對立面是誰呢?中産高知、無神論、素食主義、不婚主義、LGBT、動物保護主義、精緻利己、這些概念是不是統統都和民主黨挂上邊?本片的三組集團,男爵夫人乖戾誇張,精緻利己,咋咋呼呼;醫生夫妻無神論者,反對傳統婚約制度,神經質且各種主義傍身,醫生沒有牙齒,Dore沒有子宮;而隻有退伍老兵家庭,堅定的信徒,傳統的家庭,兒女雙全,堅忍不拔,看似最為正常,且最符合共和黨對“正常”個體形象的描繪。那麼在我看來,本片的立意就很明确了,亦即是美國共和黨保守派的價值觀輸出。

兩頭驢

醫生家有頭驢,叫Beurre。男爵夫人上島也帶了一頭驢,出現了三個鏡頭,第一次是剛上島就騎着驢來向醫生示威;第二次是野豬拱了醫生家的菜園,男爵夫人騎着驢經過;第三次是請客吃飯,給了驢子一個背景闆。如果說驢象之争,雖然老兵一家沒有出現大象的意向,但我還是認為這兩頭驢分别代表了民主黨内的兩個派别。

尼采本采和他的信徒

醫生從始至終追随并想在尼采的理論上有所突破,但幾乎都是原文引用了尼采的觀點。醫生全名Friedrich Ritter,尼采全名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是巧合嗎?真實曆史事件中,醫生确實是這個名字,那麼讓角色和尼采産生聯系的就是編劇和導演。尼采說“上帝已死”,那麼在共和黨這種宗教保守主義眼中,尼采們自然就是他的對立面。

醫生沒有槍

過去幾年美國禁槍方案鬧得沸沸揚揚,表面上看,似乎是支持擁槍的共和黨和反對擁槍的民主黨之間的較量,但其實民主黨内部也有對控槍态度暧昧的集團,比如,比如哈裡斯和奧巴馬态度始終是暧昧的,而像拜登就非常強烈的反對擁槍的集團。醫生一開始就沒有槍,可殺死男爵的那一槍卻是他開的,諷刺的恰到好處。

假男爵夫人

男爵夫人最愛的那本書是王爾德的《道林格雷的畫像》,這本書講了個什麼故事呢。主角道林格雷是個美男子,他和自己的畫像做了容顔交換,隻要他在外面作一次惡,畫像就會變老變醜一些,而即使時光流逝,道林格林的容貌卻依舊光鮮亮麗。直到道林格雷悔悟想要洗刷自己的罪惡,他把畫像給毀了,自己的容顔也迅速腐朽,直至死亡。王爾德這部小說發表于1891年,作為唯美主義的代表,被當時的知識分子猛烈抨擊,認為他不符合上流社會的普遍價值觀。什麼是唯美主義?王爾德們認為:藝術與道德是可以割裂的,善與惡都是藝術創作的素材,而不是目的。如果藝術需要,藝術家可以描繪不道德的事情,一切都是為藝術服務。簡言之,無論我的觀點輸出是否符合道德标準,隻要夠美就對了。男爵夫人為什麼超愛這本書,片中她自己表達是崇尚那種永遠唯美的狀态,也就是她才不管手段是否道德。作為知識分子的Dore當然要抨擊她說她根本沒看懂。那麼導演想說什麼?他想說民主黨的人就是這麼的虛假且不擇手段。最後通過小男友的嘴說出男爵夫人,其實是個江湖騙子,大亨也對男爵夫人說,這不是在演戲,這些多少也是對民主黨虛僞的一種諷刺。

好萊塢大亨

好萊塢大亨觀光團就是逐利的金融資本家們,他們隻是上島來看真人秀。這裡有個細節,大亨剛上島,隻有醫生和他是舊相識,在美國的政治經濟中,和這些金融資本走的更近的顯然是民主黨們。

綜上,雖然主線是真實故事,但是編導團隊肯定是帶着自己的立場在拍的。不然這賬單誰來pay?達爾文在鳥島研究他的進化論,共和黨在隔壁島讨論美國的路線,這個劇本也是天生改編的好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