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希臘有一個忘情崖。詩人莎芙為愛跳崖自殺,阿波羅認為這很傻,他決定凡是從這裡跳下去的情人都不能死,與此同時,他們的情傷還能被療愈。

我兩次以為黛安失戀後會自殺,一是在她神情迷離地望向陽台的時候,但作家帶着新書和香槟來找她慶祝,碰巧打斷了她的跳樓行為。二是和作家出去旅遊時,她獨自站在忘情崖上,鏡頭暗示着她要跳崖。她确實跳了下去,看着海面依然平靜,但人卻沒有了。沒想到結果來了一記驚喜,她上來了,浮出小小的腦袋,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忘情崖,是她給自己設置的一個忘情儀式吧?戀愛的時候盡情投入,哪怕夜不歸宿引起丈夫疑心,哪怕在廁所纏綿耽誤了客戶。畢竟,她十五年才戀愛一次,這一次不忘我地去愛,可能永遠沒有下一次了。她隻想把握這一次,享受熱烈。人們總說事業重要,家庭重要,那憑什麼四十幾歲的女人少女回春便不重要?隻是,她如此熱情,也注定了失戀之後必然沉淪。一如戀愛時的熱烈,失戀她也放任自己去痛苦。抽煙,喝酒,把家裡亂成垃圾場,抛棄了熱愛的工作,丈夫孩子離開自己也無動于衷。她沉湎于失戀的痛苦,禁閉在家裡,形銷骨立,衰老了十歲。她戀愛時是戀愛腦,失戀時也是失戀腦。

...

在戀愛時,她以為作家筆下的女人失戀了站在陽台會跳下去,但作家說他并不想要“她”死,“離她遠點,她隻是往下看大街,她不會死,更不會謀殺”。當時她還沒有經曆失戀,大概以為失戀的女人會想不開吧。等到她也失戀了,她盡管痛苦,可是也在思考,她看着鏡子裡松弛的自己,對自己說,是時候重塑自我了。她大概在思考,到哪一個時間,決定結束這一切。這種結束,必須要讓痛苦盡情抒發之後,才能自我療愈。

當她站在忘情崖上時,她覺得,是時候了。所以她跳了下去,讓海水蕩滌靈魂,之後又是搞事業、關心孩子的黛安。因為她有自我,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追求熱戀的時候,工作家庭不是必要),什麼時候結束放任自流,該快樂時快樂,該痛苦時痛苦,這才是滋滋有味的人生。

做愛之後會感傷,十分正常,不必為了這個“感傷”而去感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