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往复,我永远无法脱离这疯狂的时间了,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人生】
...
《时间之主》
(这次剧情比较孱软,所以和以前一样用混合式写)
其剧情非常简单,基本上寥寥数句就可以概括。
在一颗叫做佩尔迪德荒漠星球上,刚刚失去父母的男孩皮埃尔通过父亲留下的无线电联系上父母的挚友宇宙飞行员贾法尔,后者正护送流亡王子马顿与公主贝尔逃离旧王国。为穿越险境,贾法尔求助熟悉环境的老顽童西尔巴德,途中他们遭遇了可以同化一切意志的奇异生物,还遇到了能操控现实、揭示其命运的“时间之主”。
直到他们来到了救援的目的地才发现,那颗星球因为被“时间之主”殖民而被送回了60年前的过去。而因为遭遇了时间乱流,西尔巴德濒临死亡,在临终之前,他想起了60年前所失去的记忆,他就是被传送到了60年前的皮埃尔。
这本质上就是个永远无法逃脱的循环,皮埃尔就这样反复在时间中沉沦于生死,但这样的困扰没有磨灭他的灵魂,60年间,他成为了许多人,拥有了许多身份,但他依旧快乐,保持着一切的温柔,愿为拯救不认识的孩子赌上自己的一切。
穿越六十载的孤独与守望,当鬓发斑白的西尔巴德再次接通无线电,他耐心陪伴的,竟是六十年前仍困于遥远星球的自己。六十年,在宇宙的宏大叙事里不过倏忽一瞬;而名为“时间之主”的殖民政权,却让佩尔迪多星整整倒转一个甲子。尘封的记忆重启,跨越漫漫星途的追寻,最终发现自己正在尝试拯救自己。
最终,他死在了“时间之主”的领地里。
...
...就我个人看来,《时间之主》的故事性并不值得多讲,阿内·拉鲁的故事讲得并不好,《原始星球》如此,《时间之主》也是,多元繁杂的生物、魔法、区域的一锅大混合,平滑而起伏欠缺的情节,好听而无甚效用的配乐,恣意而不太严谨的设定……
但他在抛弃故事的结构的同时,也把自己想要讲的东西同步压在了一起。它就像中国的古典小说一样,讲述了一场从“此岸”到“彼岸”的太空之旅。电影中短短的时间循环话题揉合了太多隐喻和超然外物的宿命感。
可当你凝神窥伺影片中的“宇宙意识”,得到的只是一片真空。太空葬礼被拍得浩荡而肃穆,种种意象像织机上的金线,绣出的却是无边空白。阖眼、启思,宇宙的静默便倾泻而来。
穿梭、漫游、等待、逃逸……时间也好、空间也罢,不过是被随手掰开的立方体与球体,在宇宙面前既无尺度,也无重量。
恶被还原成带臭味的气体,荷花精灵一嗅便头痛欲裂;马顿王子为藏赃,想法设法把皮埃尔引向溺亡,但在最后又为了让贾法尔活下去而自我献身;伽马十号星球用高度同化把个人意志碾成粉尘,叩问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抑或一切仅是剧本的重复演出。
太空警察冠冕堂皇,在宇宙中大行劫掠。在宇宙的黑市里,金钱与权力仍是唯一通行的货币,连星光也得为其让路。这种思考让影片超越了单纯的冒险故事,成为一面映照人类认知边界的镜子。
...
...
但你要让我说它到底好不好,这我其实很难回答,刚刚看完电影的我,甚至都不知道该不该推荐去看这部电影。我个人就有点浪费时间和不负此行的纠结感。
而且根据它上映的年代和片中突兀插入的同化意识体,那种对广义上的僵化社会控制系统、抹杀个体创造性与自由意志的权力结构的批判让我很难不去想,这部电影或许就是用这部分在cue苏联的状况。
不过也有可能是我多想,这样一个超现实的概念,也可能是他在邀请观众思考两个问题:
我们是否也被某些看不见的“主人”所支配?
我们的时间、生命和命运,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由自己主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