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産階級的審慎魅力》這部電影有劇情但重點不在劇情,而是在劇情間插入了一段段荒誕的夢境以戲谑和諷刺資産階級的生活狀态。電影中插入了幾個六個主要人物在一條似乎沒有盡頭的大路上行走的片段,畫面中天空占的比例很大,似乎壓得人透不過氣——這便反映了他們的心理狀态,即處于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優于底層人民而又夠不到統治階級,永遠需要向前但無法達到目的地,也永遠欲求不滿,這些片段同時也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
六個主人公一直想要聚餐,卻總是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實現——錯誤的時間、那以遏制的性欲、軍隊的演習......以至于他們開始做起噩夢,這些夢境的内容是布努埃爾對于弗洛伊德關于夢的理論的闡釋:弗洛伊德認為,夢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而是壓抑的欲望。這裡主人公們被壓抑的可以看作是資産階級對于表面光鮮亮麗的形式的欲望,聚餐這一本是為飽口腹之欲的行為,在資産階級的審慎中逐漸演變——或者說異化——成為了一種儀式性的行為,用來交際以及彰顯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們會挑剔一個餐廳“不夠貴”,魚子醬“不夠好”,簡直将吃飯變成了一場做戲,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他們會夢見聚餐時忽然房間中的幕布拉開,自己是觀衆注視下舞台上的演戲者,然而最後大使在夢中即使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吃上烤羊腿,醒來的第一時間就是狼吞虎咽羊腿和面包,諷刺了他們光鮮亮麗的面具下的吃相,以及被精心包裹的聚餐本質的空洞與可笑。
電影對于宗教也有批判,主教換了身園丁衣服似乎就喪失了身份;裝模做樣“寬恕”了殺死主教父母的老人,轉眼就槍殺了仇人,讓“耶稣基督寬恕你所有的罪孽”變成了一句蒼白無力的謊言。
當然,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待這部電影對于資産階級及宗教的批判,不能将一類人簡化為某種符号,基于人的多面性與複雜性很多事情皆不能一概而論,上述均為對電影的理解而非本人主觀觀點。
審慎的資産階級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平生從未看懂一部電影,隻是去感受它們
《假面》是一部極端形式主義的乃至具有先鋒性與實驗性的電影,伯格曼在采訪中說道《假面》就像音樂,“無關看懂與否,而應感性地體驗”。電影開頭是一連串割裂的、詭異的意識流剪切片段,你很難具體地去分析這些它們,隻能感受其中所傳達出的那種模糊 ...
as a nisi masa
雖說《8½》大抵算是費裡尼的一部自傳,私以為它仍是這樣一部電影:你不是在其中尋找導演的意圖,而是找尋自己。好的電影有時不像一部翻開供人直接閱讀的書籍,而更像一面鏡子,你看見你,我看見我。何為夢境與現實的關系?何為意義?這也是我近日常 ...
打開那些鐵門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是一部很平淡也很動人心弦的現實主義電影,沒有激烈的戲劇沖突,沒有花哨的技巧,沒有矯揉造作的抒情,連配樂都隻有重複使用的兩段,拍得很樸素、很克制,但也很真、很美。電影中有兩個重要的人物,一是艾哈邁德,而是帶路的老爺 ...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看完《生之欲》這部讓人靈魂震顫的作品,我決定寫下自己的第一篇長影評。“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是一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思考的問題,但一般不會太受其困擾,然而對于渡邊這樣不剩多少時日可活的人,卻很是嚴峻,兒子的冷漠甚至讓他一度想要自盡,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