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拉片過程中,我注意到這部時長大約115分鐘的動作電影似乎并沒有完全嚴謹地按照斯奈德節拍表,也就是經典好萊塢劇作理論來構思,具體表現為兩點:第一幕時間的相對冗長,主角的行為選擇相對單一化處理。
第一點在時間碼上就可以大緻看出,首先是第一幕的時間更長,造成劇作上對展現遊戲情節的鋪墊更長。這一技巧有好有壞,好的部分在于為劇本蓄勢,更加清楚的鋪墊和遊戲規則介紹,讓公交車上的緊張刺激的遊戲環節更容易地被觀衆感知劇本蘊含的細微的情緒變化;而不好之處則在于略顯冗長,情節過多造成觀衆感知疲勞。我認為這一特點是整部劇本唯一值得修改的部分:第一場電梯事件就展現的過于詳細,此後遊戲環節的設計了更多的情節(例如乘客情緒多次崩潰、第一次小爆炸,飛躍斷裂路面等)多次情節蘊含在同一節拍裡就導緻單個情節情緒蓄勢不夠。如果有個波形圖,那麼就是情緒緩慢上漲中幾次小幅度的波動,而非斷崖式的下跌。而後者,往往更具張力。此外,在結尾部分,導演則設計了全新的場景,這一情節設計則相比之下更具好萊塢特色,更符合劇作理論規定。
主角的人物形象是全片最為穩定的一條線索。傑克從頭至尾都是勇敢正義的化身,有點類似超級英雄的設定。唯一一次情緒崩潰發生在靈魂黑夜,他憤怒地砸車,同時發現了佩恩的監視器所在位置,想到了解決辦法,于是故事繼續正常發展下去。所以,全片沒有看到主人公因為如此可怕的遭遇從而造成的任何一絲一毫性格上的改變,他的選擇總是果斷且淩厲,能成功拯救所有人。由主人公造成的失敗的設計過于少,這導緻人物形象單薄,人物情緒簡單。其實可以考慮給主人公設計更多障礙,從而豐富其人物形象。
最後,這部電影還有兩條不明顯的暗線:一條是感情線,一條則是公交車上乘客對傑克認知和群衆對領導者态度轉變的線。這兩條線索相對于豐富的情節略弱,但這也是好萊塢電影難以避免的,既然追求情節、畫面和動作戲的刺激,那就很難保證劇本的厚度,人物形象的豐滿,故事内涵的深刻。而通過此次拉篇作業,我也深刻體會到好萊塢經典劇作理論的靈活。一味的在創作中套用好萊塢經典劇作的模版或是設置情節點的思維我個人并不認為合理,因為電影不應該變成工業化流水線上的産品,而是應該具有某些提煉生活,超越生活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