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此美好 (2013)8.32013 / 波蘭 / 劇情 / 馬切伊·佩普日察 / 大衛·奧格尼克 多蘿塔·科拉克

這是導演馬切伊·佩普日察與演員大衛·奧格尼克初次合作,榮獲第37屆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最受歡迎影片,馬切伊把目光對準社會殘疾人士,講述根據波蘭真人伊瓦·皮塔(1968.7.23-2006.10.23)證明自己擁有心智的真事,他患有先天殘障,這造成永久性肢體痙攣,不會走路不會說話,導演并沒有把攝像機對準冷漠無情的人們,而以家庭為基準放射性的提現全社會對殘疾人士的關懷與愛。

...

大衛·奧格尼克之所以能将殘疾人演的這麼栩栩如生淋漓盡緻,不得不說他在現實生活中對影片原型人物伊瓦的不少觀察與對其行為的模仿,付出了不少努力,演的跟真的腦癱患者似的,以至于不少人以為這是本色出演。

影片開頭主人公馬特烏斯和其母親出現在醫院裡,醫生斷言“他的大腦無法思考,就像一個蔬菜”導演開門見山,清楚具體提現該影片故事核心,即主人公用将近30年證明自己擁有心智。用倒叙便進行了一場大型的自我辯白,導演細心将其故事用關鍵詞進行概述

...

第一條目是“證明”

他要證明什麼?證明自己會思考,會推理。在生活中他有獨屬于自己的一系列課程,數自己吃了幾勺飯是數學,看各地寄來包裹是地理,看女人乳房與星星是生理還有社會實踐等,這30年他并沒有停止思考,不斷提升自己,隻為有朝一日能真正證明自己不是“蔬菜”。

...

第二條目是“魔術師”

誰是魔術師?是父親。他一直對爸爸懷有敬仰之情。他認為父親是魔術師也是經過多次否定和推翻過程。他認為父親是宇航員,因為他告訴自己我們看見的星星看似不動其實無時無刻不在瘋狂的動。他又認為父親是機械師,他總能修好家裡損壞的家居等各種物品。他認為父親是罪犯,因為警察來審問過他。他最終認為父親是魔術師,因為他能用_“神力”變出很多星星,還能讓其綻放。父親也是馬特烏斯的啟蒙人,他告訴自己“永不言棄”“一切會好起來的”等道理,這也是他這30年的精神支撐。

...

第三條目是“男朋友”

他是誰的男朋友?是安卡。安卡住在馬特烏斯對面一棟樓裡,他總會爬上窗台注視着他,她皮膚白皙,安靜溫順,喜愛讀書,一次在公園的邂逅後,他倆漸漸也開始在樓下的活動變得頻繁,16歲的他開始懵懂敏感,認為自己是安卡的男朋友,看見男人欺負他産生憤怒情緒與報複心理,這也導緻最終女孩搬家的壞結果。

...

第四條目是“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他被母親送進為為各種殘疾者建設的護理中心,裡面也會有很多志願者,貢獻自己的勞動與愛。他恨這裡,有些護工不認真對待殘疾者,其他人也大多是精神有問題的人,他心智無障礙,不想待在這裡,想要回家,充斥着漫長的煎熬,沒有人陪他聊天,他夢想着能有次冒險,可以進行改變。他跟自己說“一切都會好起來”,勇敢堅持。

...

第五條目是“微笑”

是誰的微笑?是他自己。呆在中心讓他感到無比無聊,再也受不了的他照着父親說的“拍案叫起”,結果從樓梯上摔下來,在中心裡這一個月裡他終于笑起來了,有很多問他受傷程度,他覺得有很多人想跟他說話,不再孤單了,一切好起來了。

...
...

第六,七條目分别是“文字”“人類”

這天尤拉女士來到中心,拿着本子上面有很多名詞的符号,患者可用眨眼睛來進行彼此交流,這也恰恰證明該中心裡智力缺陷患者的真實性。他也想進行交流,證明自己不是蔬菜,他做到了,這也是他30年來一直渴望的事情,每個人都被他震撼到了,并要求馬特烏斯轉去别的中心,他不是精神殘疾。他終于回到了家,雖然家沒變,但是他變了,他成了真正的人類,擁有思考能力的人類,但是“家”卻變成了這個中心,他不想離開,在證明是擁有心智的面試裡,進行搗亂,但聽到“他是智障”,他感到憤怒,跟着父親說的一樣“拍案叫起”努力掙脫輪椅自己站起來。

...

最後一個條目即片名“生命如此美好”

導演制作這部影片,旨在号召人們對殘疾人士多一點包容,理解與愛,對其伸出援手,這并不是你的損失,而是你的收獲,讓你感到生命之間互動的溫暖,生命的美好。

我的講述就此告一段落,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