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開心能夠有宣揚我們哈薩克族文化和真實提現遊牧文化生活的影視劇,有些情節大家可能會不太懂所以我來講解和科普一下
第一集
蘇爾坦過安檢時不願把小刀交出是因為這對于哈薩克族男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小刀有很多用途,它不但小巧而且很實用,所以男人們随身攜帶小刀漸漸變成一種習慣,長期從事畜牧業生産的哈薩克男子差不多都有一把小刀。小刀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宰殺牲畜、剝皮、收拾雜碎、修理鞍具、制作木制工藝品、吃肉、吃瓜、打獵等等都離不開小刀。在每天的生活中随時随地都要用上小刀,小刀也成了男人們的裝飾品和陪伴品。在哈薩克族男子系的皮帶中,專門留有挂小刀的位置。男人們系上這種皮帶,顯得十分威風。有的哈薩克牧民願意用一隻羊換取一把小刀,可見“沙木沙克”小刀的名氣之大。
第二集
秀文責怪鳳霞都九點了還不起床,其實這種情況很正常,新疆比内地晚兩個小時是有時差的,.當地是走新疆時間的而不是北京時間,冬季差不多八點半九點左右天才亮,夏季的話确實會早一點差不多七點這樣子而這也導緻了晚上十點太陽還沒下山的情況.
在秀文掌管小賣部時人們都不說商品的名字而是起“小鳥煙”“砰砰”的外号,主要是因為他們都認不得漢字或者說不了普通話,其實這一現象在幾年前短視頻媒體裡火過被當地人無奈的吐槽,“我是新疆的,新疆xxx的,新疆話是這樣說,電視叫作得西,核酸叫作黑酸,米飯叫作缸盤,冰箱叫作嘣相,礦泉水叫抗全速,方便面叫胖慢慢,口香糖叫婆婆糖”
秀文在要賬時問錯了人那個阿姨給他酸奶疙瘩吃,給孩子酸的不成樣子,因為新疆多生産奶制品,酸奶疙瘩在哈薩克族中是一種特有的食物,其制作方法是将牛、羊奶煮沸後,涼溫倒入“沙班”中,加酸奶發酵,每天用木棒槌敲打一陣使其發酵,成酸味很濃的酸奶。繼續用木棒槌攤反複敲打沙班,酸奶中油水分離,酥油浮到沙班上端。酥油取盡後,把沙班中的“艾勒開提”倒入大鍋熬,蒸發水分,到糊狀時将酸奶裝入毛線短袋裡,水分從袋縫中流出,袋中酸奶就成軟狀塊,掰成碎塊曬幹,即成酸奶疙瘩。這種食品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膽堿,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血清膽固醇的含量,所以也會很酸,但是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減少老年人心血管病的發病率.酸奶疙瘩也被稱為奶疙瘩,是濃縮、晾幹了的酸奶,與鮮奶的比例大約是1:30。在牧區,牧民收集吃不完的牛羊奶發酵、用粗布口袋濾去水分、切塊、放在草席架子上晾幹制成,可以存放很長時間不易腐敗
蘇力坦感慨現在時代的變化,鷹不讓養槍不讓用,他最初是很厲害的獵人。哈薩克族獵手都有一套獨特而有趣的訓練方法,使鷹成為獵人的最好幫手,而且牧民為了自己的牛羊能吃到豐富草料而去到較偏僻的草原帶會遇到野生狼需要獵槍自衛,馴鷹和使用獵槍都是哈薩克族先民的生存之道,當然狼的分布是很少的大家不用擔心,但是得有危險意識,之後秀文鳳霞恰巧遇到狼是導演提取有狼這一典型事例來引出鳳霞丈夫李山骨灰和蘇力坦獵槍沒交出去的情節。
又提到巴太的名字巴合提别克意思是“幸福的人”,其實哈薩克族起名都是很浪漫美好的,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願,比如說我的名字的話是兩個詞複合合成而來,分别是樹蔭和花朵,引申出來就是樹蔭下的花朵,樹蔭下盛開的花朵耐旱耐蔭,不需要多燦爛的陽光和豐富的水源灌溉,激勵和希望我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滿足,看到生活的美好,這也一直是我的處世态度。再比如說我姐姐的名字也是兩個詞複合而來,分别是白色和麋鹿,結合起來就是白鹿,雖然和某個明星撞名了但是各有各不同的意義,當然我們少數民族漢語名字都是按照哈語讀音直譯過來的而且自己名字後面還要跟上父親的名字作為姓,如巴太全名應該是“巴合提别克·蘇力坦”這就是大家對于新疆人印象中名字都很長而且很難念的原因
村幹部勸說巴太留下來時說遊牧民族在你們一代就要消失了,這反映了現代哈薩克族尤其是遊牧的一部分人面臨的現實問題,之前哈薩克族大部分都在草原放牧是因為深居内陸與外界聯系少,都認為自己以及下一代都應根據家族規定到一定年齡繼承家業,即放牧.而現在随着信息媒體技術的發展,智能電器的廣泛使用,再加上對新疆的開發治理和人口流動遷移等因素導緻這群質樸淡薄名利的人們早已不是他們,看到了内地繁華的街道建築,豐富的物質世界,有趣的人文環境而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即沒人再想放牧。這裡的新一代青年都漸漸“往外跑”試圖探索内地那與之截然不同的世界,而對于一直生活在大草原的長輩們來說他們沒有受到外部世界的誘惑,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放棄家業離開家鄉,孩子不準備放牧時都會強制或者感慨這一現象
在春秋季據點裡唯一的回族馬春合大家可能沒注意,其實現在新疆裡回族人口占比是比較多的,他們大多是從甯夏甘肅遷過來的,人口比例僅次于漢族
在給木拉提辦周年祭時,出現一種說法就是“在去世的人下葬前所欠的債是要還清的,不然他将不得安息”,其實哈薩克族是很礙面子的又很重感情,上述說法也是為了讓死者精神上的體面的沉睡下去不再有所擔憂愧疚與執念,這是為下一代安穩生活掃清障礙也是他們誠實的提現.後面因為文秀要賬時認錯人當衆冤枉一個人欠錢,這位無辜的中年人就居然委屈哭泣,這也是因為面子的問題,再比如托肯的丈夫去世後決定改嫁蒙古人朝戈時長輩和同輩的女人們都議論紛紛,七嘴八舌說這很丢人.親戚怎麼看我們類似的話語,其實這也是現在哈薩克族婚姻上無論男女都面對的難題,随着新疆人口外流和遷移人口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僅是哈族和蒙古族維族通婚現象變多,更多的還是哈族和漢族通婚,對于比較封建傳統的而且比較固執,油鹽不進的長輩來說這是決不允許的,認為這是對不起我們民族的行為,還有就是覺得這樣很丢臉,親戚們會對此事有所評判和對你令人不舒服的臉色眼色,這就說明你在他心裡已經不是那麼好的印象了,不管你之前在她心裡有多好
第三集
巴太多次提醒文秀不要驚擾踏雪,一方面是因為它前段時間心裡留下的陰影,另一方面是因為馬本身膽子就是小的容易被大聲響所驚動,我覺得這大部分是因為其本是溫順的哺乳動物,再加上每天生活的自然環境就是充盈着婉轉的鳥語和牧馬人趕牛羊的呦呵聲的空曠大草原,不會有很重渾的雜音而習慣了安靜.
又多次提到馬是哈薩克族最好的朋友,馬匹是牧羊人的主要交通工具,馬匹會帶着主人馳騁草場也為其疏趕羊群帶來了便利,而它的主人也會細心照顧它,把它當作放牧時唯一的朋友與之傾訴交談,巴太指着文秀對踏雪說是我的心上人得以體現.
大家可能會困惑遊牧部落為何要不斷轉場,這樣的傳統轉場生活已延續近3000年。時至今日,哈薩克牧民每年都要趕着牛羊進行四季轉場,春季由冬季牧場轉移到夏季牧場,秋天由夏季牧場轉移到冬季牧場,也是為了能夠草場在牧民們走後可以自行修複,即所謂休養生息,讓草場休息一下明年再見.這也是後來鳳霞因為張小亮破壞草皮挖蟲草而生氣的原因,并不隻是因為之前他借着送貨的借口抛棄鳳霞,
隻有在夏季的時候夏牧場氣溫高降水多該草場的牧草翠路但是季節變化大冬季寒冷幹燥,隻有冬季牧場氣候宜人适合居住,在轉場過程中秀文因海拔和長時間在外臉被凍傷了,其實也不排除他不是本地人的原因沒有過頻繁的經曆而導緻抗衡能力比其他人弱,巴太貼心的給她塗了羊糞蛋蛋,大家會好奇它為什麼比想别的糞便幹巴和沒有臭味,其實這是因為羊糞蛋蛋指的是小羊羔的糞便,它還沒有斷奶開始吃草,拉出來的自然是沒有臭味的,隻有開始吃草了身體分解後排出去的就是有味道的,這側面體現轉場時動物和人的身體狀況,這時候不但人是虛弱的,動物們也是,過程非常艱辛,特别是春季夏季轉場比秋季要困難許多,因為這個時候,無論是冬羔還是春羔、牛犢還是馬駒,經過一段隻投喂飼料的時期所攝入的營養物質價值是遠遠低于在夏牧場裡吃到的草料營養,身體都比較虛弱也不肥,在轉場的過程當中,需要人的幫扶和照顧。
不難發現人們總會在蒙古包裡吃馕喝茶,對于哈薩克族來說馕既是零食也是主食,一日三餐中早晚兩餐都是馕和奶茶,而且吃肉也是普遍的事,在劇中不少拍攝人們用大鍋煮肉的鏡頭,但是唯獨沒有吃的鏡頭,該食物是會在重要的一天或者在招待特殊重要的客人時所準備的,也是哈薩克族财産有一半是留給客人的說法,一般是一隻小羊或者半個成年羊的肉加上類似寬面的主食放入盤中,人們都會用手來抓着吃,使用筷子勺子等工具被認為是對其的不尊重,其實主要也是因為其他工具實在是不适用于這種食物,雖然現在手抓飯都不直接用手吃因為他廣受人們青睐,随着其他民族的嘗試為了便利而都開始用勺子吃,隻有很少部分家裡有長輩的純正哈薩克才會用手吃,改變這方式根本原因是因為大鍋肉的地位比手抓飯高得多
朝戈作為蒙古族能聽得懂和會說哈語,這情況也很正常,新疆占比例較大的三種少數民族分别是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和蒙古族,他們各民族語言雖不同具有差異性,但是也有其關聯性,都是互通的,其中哈語和維語相似度是最高的,所以大部分哈族即使是不會說但是也能聽懂他們說的什麼,相反也是如此,而且比較厲害的有些長輩會及時轉換語種,即遇見哈族說哈語遇見維族說維語,而蒙古族被認為他們即會哈語和維語,當然這也是局限在交流經驗豐富的長輩一代
提到在哈薩克文化裡産生友情或愛情是由于被看見,“我清楚的看見你”是我喜歡你的意思“مەن سەنى جاقسى كورەمىن” ;像這種類似的浪漫的說法也有很多,比如“我愛你”用哈語說是“我親吻你”“مەن سەنى سۇيەمىن”;“親愛的”用哈語是“我的生命”“مەنىڭ جانىم”,可見戀人作為另一半是跟生命一樣重要的和對于愛情的忠實
提到哈薩克小夥子在十二歲才算長大會參加賽馬會,這是因為我們成人禮是在8到12歲期間舉行的,在草原上的哈薩克族在男孩長到該年齡區間覺得該是時候了就會把把親戚近嶺都叫到一起見證孩子馴服野馬成為男人的神聖時刻,期間父親會協助孩子防止因野馬不接受孩子而鬧騰把前蹄舉起來試圖将孩子摔下去,當野馬被小男孩的勇敢和堅定決心,野心所征服時,當男孩平穩的坐在野馬馬背上迎着風馳騁時,就象征着他已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大男子漢,而對于新一代生活在縣城的哈薩克族也是繼承了這傳統,隻不過是标準方式有所改變,在規定年齡區間内,女孩打了耳洞帶上了耳環就會挑個日子叫上親戚朋友在宴會廳舉行成人禮,男孩則是紮包後舉行成人禮代表已成年,文秀托肯裝扮一番,準備去“托依”這叫法是哈語“ توي ”的直譯,“托依”有三種形式分别是上述提到的男孩的成人,禮女孩的成人禮和成人的婚禮,統稱為“托依”,他們一部分流程是和内地一樣的,剛開始進去要進行問候和随禮,之後聊天吃飯,最後跳舞,一直會搞到淩晨三四點,這一天對于主角是非常特殊而重要和開心的一天
第六集
大家可能會發現大多數哈薩克婦女頭上都會帶着頭巾,這是因為婦女們平常也很忙碌,要洗衣做飯帶孩子,帶頭巾是為了生活的方便,頭巾是四邊形的,從對角線進行對折後形成一個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中間部分對着額頭将兩角在腦後希上結就會把頭發全部包住不用擔心做飯時會有頭發絲掉入,幹家務時不會有所妨礙,漸漸變成哈薩克族女人們的裝飾品,是勤勞賢惠的象征
第七集
提到古爾邦節來臨,人們會舉行賽馬會叼羊比賽彈唱會,其實這節日是哈薩克族的新年,和中國的春節是一個概念,同一種地位,也是按農曆走的,比如今年的話是在六月舉行,新疆的大部分學校都會放放假作為少數民族對其特殊節日的慶祝,和廣西“三月三”一個意思
牧民傳統的“冬宰”季節,每到這時牧民們都會舉辦傳統體育競技比賽。最受歡迎的是“叼羊”比賽,參賽選手要将羊羔先宰殺、處理好後紛紛坐上馬背相互傳遞或從對方手中搶過來,扔上對方的“叼羊架”,還得不掉落,才算獲勝。是哈薩克巴郎子們的快樂源泉
賽馬會中參賽的馬會得到最好的呵護。他們認為一匹賽馬能否奪魁,關鍵看馴馬是否得當,為此過去哈薩克人中有專職的相馬人和馴馬人他們挑選和訓練的賽馬是最好最棒的。跟現代賽馬不一樣的是,哈薩克族騎手多為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兒,而且賽馬的鞍具輕巧,馬鬓和馬尾,總是點綴着美麗的布條,布條與馬尾辮起來或綁紮在一起。其實那是标記,好讓大家看清楚這是誰的馬,孩子們穿着各色的衣服,好像蝴蝶在風中飛過。賽馬的賽程一般長20-30千米。有跑直線的也有在草地跑圓圈的。賽前總是有老人們領着參賽的孩子到起跑點去。一聲令下,駿馬們猶如離弦的箭沖出去。機靈的小騎手們伏在馬背上一面催馬飛馳,一面小心替馬擦拭眼前的汗水,因為汗水流入馬眼會影響到奔跑速度。
彈唱會就是人們會獨唱、對唱、合唱,。除傳統曲目外,還往往即興編詞,歌唱贊美草原生活、追求自由民主的理想,其中彈唱時間最長、口才流利、聲音嘹亮、最吸引聽衆者為優勝,備受人們尊敬。并且聽的人們會不由得跳起舞來,很樸素且快樂
經過我的講解希望大家都能對哈薩克族有更深的了解,人們也很熱情和友好,不要有所猶豫,想和誰去就去,去大草原 仿佛離天空很近伸手就能抓到雲,看如同水晶一般的湖泊,水墨畫裡才會有的萬馬奔騰,當然,因為這裡是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