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于公衆号影探(ttyingtan)
用一句話總結觀影感受就是:
看得人五味雜陳,提前鎖定年度十佳。

看的那一場有很多小孩子,影院的氛圍非常好。
電影一開始,影院就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可随着電影接近尾聲,小孩子的笑聲慢慢退卻,隐隐約約會聽到大人的抽泣聲。
“爸爸你咋了?”聽到有孩子問,但沒有聽清那位父親的回答。
真希望影院裡的孩子們永遠都可以這麼快樂,永遠都不要懂大人臉上的淚水——
「浪浪山小妖怪深度解析」

很多人開始并不看好《浪浪山小妖怪》,因為它是2023年的高分動畫劇集《中國奇譚》中第一個小故事“小妖怪的夏天”的衍生電影。
雖然《中國奇譚》有8.7的高分,但總感覺《浪浪山小妖怪》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
一是它本身就是個衍生電影,二是它本來的故事就非主角,講述的根本就沒有名字的小妖怪的故事,誰會在意?
但所有人都低估了《浪浪山小妖怪》的實力。

《浪浪山小妖怪》的故事非常簡單。
講述的是浪浪山裡籍籍無名的小豬妖和蛤蟆精,假扮唐僧一行人去取西經的故事。


他們開始甚至都不知道唐僧一行人長什麼樣。
從别的妖怪口中,他們才知道唐僧是個人,大師兄孫悟空是個猴妖,二師兄是個豬妖,沙師弟有大胡子。
于是他們找了個猩猩假扮孫悟空,蛤蟆精假扮唐僧,豬妖假扮豬八戒,最離譜的是找了個黃鼠狼戴了圈假胡子就假扮沙僧。
從開始連個行頭都沒有,到後來有模有樣,往那一站,都不用一戰就能吓退路上的妖怪,他們的心境也開始發生變化。

很多人看到片子的第一眼就被震撼了。
尤其是8090後,這畫風太熟悉了啊!
古色古韻的二維畫風,盤曲嶙峋、充滿意境的景色,這就是小時候上美影廠的味道啊!

曾經的上美影廠回來了,這才是我們小時候吃過的細糠!
在三維建模,動畫越來越逼真的年代,《浪浪山小妖怪》返璞歸真的畫風卻看得讓人眼球非常舒服。
80後90後如今已經身為人父人母,現在終于可以在審美降級的時代,讓他們的孩子嘗嘗傳說中的“細糠”。
這就是我們小時候所生活的另一個世界。
如今再看一眼,那種熟悉的簡單、正義、冒險、善良、美好和溫馨的感覺依舊撲面而來。
我們小時候都被這種畫風擁抱過。

上美影還是那個上美影,它不是國産二維的天花闆,而是國産二維動畫中神級的存在。
遠處寫意,近處寫實,簡單傳統的虛實結合,帶來的是國風古韻質感。
上美影一如既往的嚴謹專業,片中許多場景都參考了我們獨有的古建築。
它并沒有一些新興動漫中混雜的日漫風美漫風,而是充滿民族風格和中國味道。
上美影廠在68年的功力上,還做了升級。
如果你仔細看,可以看到開門時被吹起的灰塵,打鬥時可以看到角色的氣波。
在陽光下的樹林中,還有爍動婆娑的光影,營造出了夏天的感覺。

而且《浪浪山小妖怪》中的笑點簡單自然,沒有屎尿屁,沒有葷段子。
就是身份錯位帶來的笑料,甚至還有點周星馳電影的無厘頭。
對于一些小妖,他們隻需報上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名号就能蒙混過關。
也不是所有妖怪都是笨蛋,雖然實戰起來他們戰鬥力沒多少,但他們四個妖怪加起來還是能和不少妖怪打個五五開。

>>>>四個小妖怪是誰
對于一些成年觀衆來說,有人吐槽劇情簡單,有的笑點幼稚。
我也确實這麼覺得。
但看到影院裡小孩子哈哈大笑的樣子,卻開始羨慕那些不會覺得笑點幼稚的孩子們。
也開始懷念曾經什麼都不懂的我,那時候我隻覺得這個世界簡單且美好。
這,也是很多成年人看哭的原因。
越後面的段落和台詞,小孩子越隻能看着傻樂,但看不懂這些台詞的意義。
比如“這世道,誰厲害就站誰那邊,準沒錯”,這是投機的蛤蟆精說的話。
無數電影都在教我們選擇正義,選擇善良,選擇正确的一方。
但這裡面的角色是浪浪山排不上名号的小妖怪,你要是選擇正義保護唐僧,但沒那個能力,你就是死。
很現實,正義和善良并不和強大挂鈎。
我們不也是在社會的跌跌撞撞中才明白,内心告訴你要選擇“對”的一邊,但現實是,對于身不由己的小人物來說,你根本沒得選。
正如片中假扮唐僧一行人的小妖怪,在村民眼中,他們不再是無名小妖,而是神通廣大、斬妖除魔的取經人。
“就連妖界人界都敬我們三分”。
取經人的身份讓他們嘗到了甜頭,降住幾個小妖後,他們第一次得到村民的歡呼和認可,他們就以為自己真的就是取經人。

而在他們選擇主持正義,保護村裡孩子的時候,卻一個個被強大的妖怪打得遍體鱗傷,甚至踩在腳下。
再善良的心地,面對絕對的力量也無能為力。
我以為我能普度衆生,可是上天隻給了我悲天憫人的慈悲之心,卻沒給我普度衆生的救世之力。
直到被踩在腳下的那一刻,小豬妖才知道,他度不了衆生,甚至都度不了他自己。
而小豬妖是誰?
他是現實中普普通通的你我。

《浪浪山小妖怪》中的四個小妖,也不是妖怪,而是一個普通人性格的四面。
豬妖大膽勇敢,向往詩與遠方;蛤蟆精投機取巧,膽小懦弱;猩猩怪簡單敏感,社交恐懼;黃鼠狼精現實又不甘,滿嘴對生活的碎碎念。
他們都曾被人看低,又都躊躇滿志,在一場場和現實的搏殺中,輸得體無完膚。
他們以為隻要假扮取經人就能一樣取得真經。
卻不知道從一開始,這計劃就是天方夜譚。
“孫悟空和如來早就認識,豬八戒和沙僧都是天神轉世,唐僧更是金蟬子,皇帝的哥們兒”。
他們呢?一沒有能力,二沒有背景。
沒有七十二變,沒有如意金箍棒,喊不來天庭的救兵,也沒有觀世音在背後撐腰,甚至叫個土地公公都叫地地不靈。
他們憑什麼去取經?
而你,又憑什麼去取經?
“經不是什麼人都能去取的”。
經是什麼?
經是祛除貪嗔癡,是普度人世蒼生,是化解衆生苦難。
是擊潰十萬天兵天将的曠世神通,是千經萬典的無所不通,是九九八十一難的劫難淬煉。
是早已寫好的,隻有四人一馬的天數劇本。
那十萬八千裡之外的小雷音寺,如果誰都能去,經誰都能夠取,又怎會有流傳千古的傳奇故事?

如夢初醒。
不是披個袈裟就是唐僧,不是拿個棍子就是孫悟空。
你我皆是配角,齊天大聖隻有一位。芸芸衆生,無名小卒才是在座的各位。
英雄不是常态。
沒有名字的豬妖、蛤蟆精、猩猩怪、黃鼠狼精,才是現實中的大多數。
我們即便是拼上全部放手一搏,卻連那些大人物的起點都依望塵莫及。
《浪浪山小妖怪》最大的意義,就是它沒有歌頌絕世英雄的豐功偉績,而是解構現實中的平凡和平庸。
我們不是妖怪,但我們皆是凡人。
我們誰不是背井離鄉,背負着父母的期望,腳踩着淩雲壯志,離開熟悉的浪浪山,沖向遠方?
我們誰不是獨自來到大城市闖蕩,夢想着有一天能夠光宗耀祖,衣錦還鄉?
我們誰不是想普度衆生,懸壺濟世?
到最後卻發現,隻度自己,就已經耗盡了畢生的力氣。

那麼,我們該如何度自己?
《浪浪山小妖怪》給了我們最浪漫的答案。
給了假裝取經的小妖精們一個浪漫的結尾——
小豬妖沒有站在強者那邊,也沒有繼續假扮取經人。
而是,做自己。
他不再奢望喝到唐僧肉的一口湯,也不再提長生不老,而是最後喝了一口葫蘆裡媽媽給他盛的水,戴上他喜歡的印有“降妖除魔”的錦旗,獨自迎敵。

蛤蟆精、猩猩怪、黃鼠狼精也都加入了進來,和小豬怪融為一體,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個人。
結局搞笑熱血,孩子們看完長舒口氣,但影院再沒了笑聲,大人們沉默不語。
四個妖精修行半生,拼盡全力,也隻是拖延了時間而已。
《西遊記》中沒有他們的名字,沒有他們的篇幅,甚至沒有關于他們的一個字。
但你我都相信,這就是西天取經路上,真實發生的故事。
他們終究是無名之輩,既不能得到成仙,也不能逆天改命。
太陽照常升起,他們被打回原形,自始至終,我們都不知道他們叫什麼。
你看,普通人的一生,不過如此。
那又怎麼樣?
他們本就不是主角,本就是天地之間的一粒塵,社會中的邊角料,但他卻活出了自己喜歡的樣子,成為各自人生的主角,是救了小孩子的蓋世英雄,是媽媽口中心心念念的驕傲。
他們平凡,但不平庸。
平凡,但不要平庸,勇敢地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便是我們普通人的真經。
這便是小孩子讀不懂的大人鼻尖的淚水。
“但是我還是喜歡孫悟空”。
電影結束後,有個孩子這麼說。
此時我心裡五味雜陳。
是啊,小人物的拼盡全力依然抵不過孫悟空的光芒萬丈。
小喽喽的故事誰會喜歡?誰會在意?
誰不夢想着自己就是萬中無一、法力無邊的齊天大聖?
我也曾像他一樣隻喜歡孫悟空,隻想成為齊天大聖孫悟空。
但長大後才知道,自己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妖怪,飄蕩在浩瀚無際塵世中,重如塵埃。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會回到過去跟小時候的自己說:
你想成為孫悟空就要努力哦,但如果你發現成不了孫悟空的話,當個浪浪山的小妖怪也沒關系。
~~~~喜歡就點個有用吧~~~~
文/女神的秋褲
2025.8.6 淩晨4點/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