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地獄樂》其實就是一部低配版的《西遊記》。
本文會詳細分析《地獄樂》原作故事的内核與隐喻,以及日本等級制文化對漫畫創作者的影響。
篇幅較長,但願你有耐心看完……
01.“長生不老藥”的隐喻
《地獄樂》第一話,主角畫眉丸因背叛師門被要求處以死刑。
但不論對他刀劈還是火燒,都無法傷他分毫,仿佛他有金剛不壞之身。



此處的劇情借鑒了《西遊記》裡孫悟空大鬧天宮後被處刑的片段。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地獄樂》與《西遊記》還有許多相似之處。
比如,《西遊記》是去西天取經,而《地獄樂》是去仙島取不老藥。
無論是取經還是取藥,本質上都是為了鞏固頂層壓迫者的地位,加強對底層平民的控制和剝削。
唐僧去西天取經,相當于去取佛教系統頒發的“權威證書”。
等他取完經回到大唐,就可以用這些權威經文給平民“洗腦”,讓他們更加服從佛教文化。
而作為佛教系統的上位者和傳播者,他自然也能享受人民的供奉和跪拜……
對唐僧來說,“取經”和“普度衆生”隻是個幌子,利用權威話語收割和控制足夠多的人頭,才是他真實的目的。
而《地獄樂》裡的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藥,表面上是為了給他自己續命,實際上是為了給他所代表的統治力量續命。
也就是說,所謂的長生不老藥是個隐喻。
它隐喻現實的統治階級,為了能更長久得壓迫底層人民而不擇手段。
另外,《西遊記》裡的統治者早已實現了“永生”,因為他們個個都是神仙。
如來佛祖,代表佛教;玉皇大帝,代表儒教和道教。他們簡稱“儒釋道”,是中國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統治力量。
而“儒釋道”被“神化”,以及他們的“永生”,并不隻是字面意義上的“神化”和“永生”。
而是他們能夠穿越時間,對每一代中國人(也包括日本)的思想都有不可磨滅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就像現在雖然已經21世紀了,但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依然是東亞比較主流的兩種文化,可能目前也就道家文化有些式微了……
02.前往仙島是為了“尋藥”?還是“入侵”?
《地獄樂》裡尋藥的設定,出自于秦始皇派遣《徐福東渡》的典故。
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在很無聊,已經成為人上人的他,找不到新的人生目标……
既然沒有新的領地供他征服,那就隻好維持現狀了。
而他想讓自己的統治延續下去,那就必須找到長生不老藥。
隻不過,除了尋藥,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應該還另有目的……
《史記》中講到,秦始皇第一次東巡至琅玡山,面臨東海感概萬分。
徐福就是在此時見到秦始皇,上書陳情東渡。

上書裡稱,海外有三座神山,乃仙人居住地,名曰:蓬萊、方丈、瀛洲。而長生不老藥也在那裡。
不可否認,任何帝王聽到長生不老藥都會心動,因此秦始皇派了幾千人給徐福,讓他出海尋藥。
但是,徐福的一本上書就能輕易打動秦始皇嗎?
作為曆史上第一個實現大一統的皇帝,秦始皇有着前所未有的野心。
當他知道還有未知的領地,這肯定激起了他的征服欲。

在《史記》中,這三座神山确有其處,其中所指的蓬萊是日本的北九島;方丈是韓國的濟洲島;瀛洲即琉球,也就是台灣島……
秦始皇派徐福去找這三座神山,徐福一去多年,回來時不但一無所獲,連帶去的幾千人都不見了。
然而,秦始皇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又讓他帶上一百位能工巧匠和三千童男童女再去一次。
既然是單純尋藥,何必如此興師動衆?可見秦始皇此舉更像是開荒拓土,而非求仙尋藥。
另外,剛剛完成統一大業的秦始皇正值壯年,對鬼神并不感冒,直至晚年他才開始迷戀長生不老之說。
所以,派徐福出海時,正當壯年的他不太可能隻是單純求藥。
至今還有許多曆史學家聲稱徐福是最早促成中日友誼的使者。
但我認為,秦始皇的本意可能隻是想發動戰争,他派徐福東渡,更像是先派幾個“前鋒”試探一下軍情……
所以,徐福尋藥也許隻是個幌子,他們實質上是在為了殖民和侵略做準備。

同樣的道理,從這個角度看《地獄樂》,畫眉丸一衆前往仙島,也寓意着殖民和侵略。
也就是說,統治者為了完成個人的征服欲,無視底層人民的生命,派他們去陌生的領地送死。
無論是尋藥,還是征戰,對于底層人民來說都是死。

所以,畫眉丸的“金剛不壞之身”,更像是一個黑色幽默。
既然殺不死他,那麼無論怎麼淩虐他都無所謂了。
就像底層人民無論受多大苦,最後還是得默默忍耐下去……

而且,畫眉丸還被譽為“最強忍者”,和《火影忍者》一樣,兩部漫畫都将“忍者”這一身份過度誇張和神化了。
然而在現實的曆史中,忍者不過是身份最卑下的小喽啰。許多權貴豢養他們,也隻是讓他們随時為自己送死。
03.《地獄樂》的精神内核,不是“悲劇”,而是“慘劇”
說回《地獄樂》和《西遊記》的相似之處,你會發現兩部作品中的主角,都是由“有罪”之人組成的。
《西遊記》裡除了領頭的唐僧是官方派遣的編制人員,其餘四個随從都是觸犯了天條,被貶下凡間的“罪犯”。
他們是不是真的“有罪”并不重要,反正統治者說誰有罪,那誰就有罪。
既然“有罪”,那肯定就要“贖罪”。如果改過自新,表現良好,或許還能被統治階級“招安”“入編”。
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如來佛讓他将功補過,護送唐僧取經。
取完經孫悟空就被封了個鬥戰勝佛的稱号,算是在佛教體制裡混到了個一官半職,完成了“招安”和“入編”的流程。
與之相比,《地獄樂》裡的畫眉丸就慘多了。
他在漫畫裡單純就是送死,做苦力,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漫畫前幾話裡也講了,畫眉丸去仙島尋藥,能得到的唯一獎勵,就是“放你一條小命,不再追殺你”。
畢竟,你畫眉丸是個“有罪”的人,怎麼能不識好歹呢?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地獄樂》在故事設定和精神内核上,都與《西遊記》十分相似。
但兩者也有不同。比如孫悟空大鬧過天宮,雖然失敗了,最終被統治力量馴服了,但至少他曾經反抗過。
而畫眉丸呢?他自始至終就是放棄的,躺平的。他隻想着怎麼帶妻子逃跑,從未抗争過。
于是,統治者就欺負得他更狠,讓他幹啥就幹啥。
一個“鬧”,一個“逃”,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區别。
我忘了是哪個美學理論曾講過:
(好像是亞裡士多德的《詩學》,我不确定了……)
一個故事裡的主人公在面對困境時勇于抗争,即便失敗了,那也算得上一出成功的“悲劇”。
因為抗争體現了人的自主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由意志)。
不論抗争的結果如何,我們都能從這樣的故事中收獲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故事裡,沒有人抗争,所有人都是逆來順受,都是麻木的行屍走肉。那麼,這就不是一出“悲劇”,而是赤裸裸的“慘劇”。
04.《地獄樂》裡的緻命bug
任何時代的文化作品,都是它那個時代的現實映射。
《西遊記》雖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但它也有一些“曆史局限性”。
吳承恩所屬的時代沒有民主制思想、馬克思主義等先進思潮,所以他認為像孫悟空這樣反抗強權的人,注定不會有好結果。
于是他讓孫悟空收斂他向往自由的天性,“将功補過”,最終被強權體制“招安”。
當然,我們不能抱怨吳承恩對社會秩序的理解缺乏想象力,也不能抱怨他給孫悟空設計的反抗情節不夠成熟。
畢竟,這就是他的“曆史局限性”。
但無論如何,處在那樣嚴酷的封建制度下,吳承恩還是敢于想象“抗争”,并且将它呈現了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而熟悉《地獄樂》原作漫畫的讀者可能知道,這部作品借鑒了很多中國道教、佛教的文化元素,其中就不乏對《西遊記》的模仿。
可是作為一部現代作品,它與那部在五百年前寫成的魔幻小說相比,并沒有多少進步。
至于原因,可能是現實中的日本階級固化嚴重,老齡化嚴重,年輕人都躺平了,陷入低欲望社會……
所以像《地獄樂》裡這樣“明明有潛力,但很頹廢”的主人公被設計出來,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這種“情有可原”仍然有些勉強。我們可以從《地獄樂》裡的一個緻命bug,窺見原作者内心的掙紮……
我們已經知道,畫眉丸去仙島尋藥,是為了免于被追殺。
他和孫悟空相似,都有“金剛不壞之身”。當他被抓起來的時候,無論對他用什麼刑,都不能将他殺死。
直到佐切要斬殺他的時候,才對他造成一點威脅……

我想說的是,按照畫眉丸的實力,他是不會被輕易抓住的。就算抓住了,他是“最強忍者”,也能輕易脫身。
畢竟,忍者最擅長各種隐身術,逃跑術。所以,畫眉丸被抓的設定并不可信。
而《西遊記》裡孫悟空大鬧天宮後也被“抓”住了,但他是故意被“抓”的。
他其實是在跟天庭挑釁,戲弄玉帝,頗有一種“俺老孫就陪你們玩一玩”“你能奈我何?”的戲谑态度。

另外,畫眉丸不僅有能力逃跑,他作為忍者一定還懂得如何“暗殺”。
他在還沒去仙島的時候,就先被押到統治者面前,憑他的實力是可以當場擊殺統治者的。但他并沒有這麼做。
也就是說,一個掌握強大暴力手段的人,在面對另一個掌握暴力手段的統治者時,居然無條件投降了?
如果像孫悟空那樣,是被如來佛祖實實在在幹趴了,那我還能理解。
但像畫眉丸這樣無條件投降,無條件為統治者去送死的,我萬萬不能理解。

可見《地獄樂》的原作者,一邊賦予畫眉丸反抗壓迫者的強大實力,一邊又不允許他用這個實力去做真正的反抗。
畫眉丸空有一身本領,卻隻能為迫害自己的體制當走狗……
最後我還要再補一刀。
既然畫眉丸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反抗,不能逃跑,那為什麼漫畫大結局時還是讓畫眉丸逃跑了?
也就是說,整部漫畫前往仙島的劇情完全是沒必要的嗎?
在我看來,原作者相當于自己打臉了。畫眉丸其實一直有能力逃跑,但他就是自願給壓迫者當狗……
再就是我要收回前面說的話:孫悟空和畫眉丸的區别,在于一個“鬧”,一個“逃”。
不!事實上,畫眉丸連逃跑的勇氣的都沒有。

05.虛假的“戰鬥”
最後總結一下吧。
無論是《地獄樂》也好,還是最近大火的那部《電鋸人》也罷,其實都暴露了日本熱血戰鬥番的一個通病。
那就是他們看上去像在“戰鬥”,其實沒有真正去戰鬥。
這些番的主角無一例外都有潛力,都很強大,但都淪為統治階級的走狗。
他們“戰鬥”的對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和自己一樣貧苦的底層人民。
就像許多人隻知道孫悟空取經路上一直替唐僧“降妖除魔”,卻沒有人追問,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那些底層人民不得不變成“妖魔”?不得不“落山為寇”?
所以,孫悟空自大鬧天宮後,實質上已經淪為統治階級的“打手”,他的拳頭,他的金箍棒,都揮向了和自己一樣來自底層的人民……
但是沒辦法,他必須這麼做,他必須去“贖罪”。
他曆經的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他都逃不開,因為他頭上有一副緊箍,因為天上有位叫“如來”的老大哥正盯着他……
……
等級制度,早已深入到日本文化的脊髓,可能再無希望改變了。
既然現實如此,反映到漫畫作品裡也是如此。無數創作者已經在潛意識裡無條件的屈服了。
于是,這些作品裡才會有那麼多虛假的“戰鬥”。
而這殘酷的“戰鬥”,究其本質,隻不過是底層人民之間的互掐互害……
……
悲劇尚且還有人的意義,而慘劇除了慘,沒有任何意義。
地獄樂?
地獄裡有樂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