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恩小希。

国庆节后,前段时间终于又有两部国产片引起了大家注意,就是“一山一海”。

山呢,就是争议巨大的《我本是高山》。

海呢,就是这部《涉过愤怒的海》了。

发小发信息给我,让我一定要看看这部电影。

我说,我本来就打算要看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心照不宣--这部片让我们都能感同身受。

01

这是一部消失了4年的电影。

它是中国电影尺度的一个极限,他是唯一在宣传海报标出18周岁以下谨慎观看的电影。它是2023年度狠片--《涉过愤怒的海》。

难得的黄渤和周迅搭档,导演又是《烈日灼心》的曹保平。

质量确实是有保证的。

简介看起来像改编自江歌案的悬疑犯罪片。

其实,是部家庭伦理片。

之所以标注18,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尺度,更因为它面向的群体真的很小。

它直接冒犯了90%的观众,这是一群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

另外的10%,是对自己孩子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却不自知的家长。

东亚式扭曲畸形的原生家庭父母/子女关系,看得让人透不过气。

故事简单说来就是两个不正常的家庭造就了两个不正常的孩子,两个故事,两份悲哀。

少男少女,一个反社会人格,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

一个没有安全感、缺爱、用性满足自我;一个过分无所谓、疯狂、迷恋于角色扮演。

两人之间大概是没有爱情,不过是两个畸形的人如同拼图一般拼在一起,以为那就是完整,但却不知道,裂痕是从他们生命的起始(童年)就留下的,所以,最后都没能逃脱深渊。

家长们的故事:两个家长是骗子,两个家长是旁观者。

一个以愤怒为借口当作武器,一个以溺爱为理由称作母爱;一个以对女儿父亲的愤怒作为自己无作为的借口,一个对儿子的杀意作为掩盖自身教育失败的无力。

4个人,4个不合格的家长,4个莫名愤怒的人,却不知道愤怒的源头,是自己。

自身就没有爱,他们表达不了爱,只能表演爱。

这部电影,最真实最透彻的展示了“中式家庭教育”所产生的悲剧最真实的样子。

这是太真实的中国家庭现象了,无声的折磨着孩子,情感的不健全让人三观价值感不正常。

娜娜和苗苗可怜,家长们可悲且可恨,老金,顾红,李烈,景岚,这些看似强势而又勇猛的父母,所有自诩为成熟和圆满的父爱母爱,都不过一戳即破的假相,是让灵魂沉陷的原罪。

可以,有日韩暗黑系社会片的味道了。

当然,看得出来导演已经很努力地想要讲好这个故事,但还是有很多不太好懂的地方。

镜头摇晃,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时间线各种混乱闪回穿插……看得有些让人云里雾里。

疯狂有余,又有点怪异。

最后还只能算是点到即止,结尾字幕还强行上价值。

甚至影片里的两对父母都远远不算最烂的父母。

但,文艺作品不再歌颂所谓的封建孝道,而是能在大银幕上首次呈现出“愤怒的父爱不过是自我感动”、“偏执溺爱的母爱是有毒的”这种程度,已经算是进步和突破了。

尤其在这个普遍低幼化、糖水化的年代,就更显珍贵。

凭这一点,就值得给这部作品加分了。

没想到,70后黄渤能够有这样的认知和担当。

周迅很难得的不碰爱情,也能塑造出一个强势的职业女性、成熟的母亲形象。

她真的是天生的演员。

如果你觉得这部影片全员深井冰,在这部片里找不到任何共情点。那么恭喜你,导演认证,你是个幸福的人。

真羡慕你们啊。

02

(以下摘自豆瓣某影评)

权力是东亚家庭的根基,但尊重,才是有爱的前提。

在这样的社会,上位者对下位者是否有尊重都是一个问号,有能力庇佑下位者是社会对其能力和地位的肯定(说白了就是老中的面子。)

老金可以送娜娜留学、搞疯狂复仇。但娜娜是谁?他根本就不认识。

那,“都这么疯狂复仇了还不是爱吗?”

他觉得自己有权力打骂和粗暴对待,那是自己的所有物,是没人可以干涉的“家务事” 。但孩子被外人这样对待则是侵犯了他的主权,而不是孩子的。“我老金的女儿”,重点是“我老金”不是“女儿”。

看似他会不顾一切维护孩子的利益,想挽回的却只是自己的尊严。所以老金复仇的全程只是愤怒,而不见悲伤。

类似的还有:“生你养你 供你吃供你穿 ” “我放弃了...才把你带大” “打是疼骂是爱” “都是为了你好”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为你活着” “要不是因为你...” “听话才是好孩子”

这些被当作“爱”的语句不断宣誓所有权,让孩子感到亏欠。

鲁迅:“种花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创伤不被正视,祂们急着指责孩子矫情的时候,只想着给自己推脱责任。

结果就是,父爱母爱皆是笑话。

从来没有习得过爱的孩子,也许可以做一个表面正常的人,但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不会消失。

弗洛伊德:“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被活埋了,以后会以更丑陋的方式出现。”

“等你做了父母就懂了。”

可以,这很种花。在面对任何心理、精神创伤和疾病时,传统下的态度:首先加以否认;其次所有的疼痛都被认为是矫情的娇气的,被轻视的,是缺乏苦难和挫折教育导致的;最后再打上找借口、只会怪罪和没良心等道德绑架。所有的加害者得以全身而退。

却不知道,大多数被原生家庭中伤的孩子只能做到恨自己。娜娜想做的,只是希望老金能看到她的害怕,看到画在柜子里的太阳。

娜娜是这样,苗苗也是这样,他们的一切异于常人的举动,无非是为了获得爱和关注,而他们内心的敏感和脆弱,虚构的浪漫稻草和亲情泡影,终将是不堪一击的存在。

被低估的创伤会永久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性格 能力 决策 人际关系,父母会在乎吗?

只要字面上还好好活着,能在家长面前伏低,让家长还有掌控感。你就还是个正常的好孩子。

曹保平:“和很多中国家庭父母一样老金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原生家庭问题在我们的文化环境里非常普遍。我不会说是绝对,但或重或轻都大面积存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很重要。”

很多看上去波澜不惊的家庭,都像那条破船一样,千疮百孔,家长们如果不能放下固执和自负,《涉过愤怒的海》这样的悲剧就会继续发生。

最常见的是改变立场成为恶龙的守护者,将自身的创伤合理化,受害者变成加害者,无限恐怖循环,成就一代代的发疯,一代代的遗传厄运。

03

一整部电影每一个人都在表演爱、说着爱、定义爱,但最后只有小娜说破了的,“爱,没有”的世界。

老金从头到尾,复仇的动机都是“你怎么敢动我老金的女儿”“我老金这辈子被你毁了”。

人命大过天,却大不过父亲的自我感动。

也许有的时候父母觉得自己很爱孩子,但却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老金和许多着重强调自己的牺牲与付出的中式父母一样——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他以窒息的方式、以无用的方法、以孩子感知不到的手段爱着孩子,深陷在自己的逻辑闭环中无法自拔。

没有爱的。爱对他们来说太超纲了。

捅在女孩自己身上的17刀,没有一刀是致命伤,却刀刀致命。愤怒的海是扭曲,是极端,是推卸,是那些不假思索且自以为对你的好。

有多少罪恶假借爱的名义?有多少伤害躲在亲密关系背后?小娜的死,是以自杀为名的一场他杀;她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学会自爱。

唯一的办法,只有自救,谁都不能帮助你。

所有对黑暗的毒辣直视都是对光明的殷切期望。

娜娜只有承认和面对了父母的爱不是无条件的,也不是必然的;认可了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不用为父母的行为买单;爱也无法通过索求得来;真正转向自己,才是太阳升起的时刻。

而对父母来说,孩子需要陪伴也需要引导,还需要一个永远充满爱、理解、尊重的安全岛。

唯有父母之爱,是人一生最初与最终的安全岛。

点个“在看”,希望更多的家庭可以涉过这片令人绝望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