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恩小希。

終于看完了《沙丘2》。

《沙丘》系列是這個時代最适合大銀幕的作品,電影美學的盛宴。

你永遠可以相信維倫紐瓦的美學風格:神秘、恢弘、震撼,史詩氣質拉滿,很好地捕捉了原著的氣質。

還有漢斯季默的配樂,頂級視效搭配頂級音效,有條件一定要選擇IMAX觀看(可惜我看晚了,所在城市已經沒有IMAX版上映,隻好勉為其難找了能找到的最大屏。)

01

與第一部相比,沙丘第二部的流暢性,娛樂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沙丘2》徐徐展開了宇宙間各大家族的權謀與争鬥,場面也有了更大的升級,也解鎖了更多新人物,逐步揭示了這一切背後的更大秘密……

這樣看來,維倫紐瓦的《沙丘》系列簡直就是科幻版《權力的遊戲》嘛。

但也不能這麼說,《沙丘》才是這類太空歌劇的起源,上世紀最偉大的科幻作品之一,神馬《星戰》、《權遊》……在《沙丘》面前都是弟弟。

所謂的太空歌劇,其實就是把莎翁戲劇搬到了宇宙背景上。

當然也可以理解,畢竟原著誕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大英帝國。

雖然不少人诟病,那麼先進的未來上演的還是中世紀封建領主制。但我還是很愛這種“遠未來+低科技”的巨大反差,這讓故事更有了一種奇異的魅力。

但由于原著太過宏大哲學思辨性過強難改編,也造就了故事的核心架構已經在幾十年前被别的作品搬上銀幕,現在再看反而有點老套過時。

不過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後世作品最多敢“弑父”,沙丘裡是殺姥爺。

“厄崔迪-哈克南”的家族關系好刺激:

兒子弑母,

兄弟上演強制跪舔play,

為了土地糾紛,老丈人滅了女婿滿門,

外甥正月沒理發,但是抄起家夥就要捅了老舅……

港真,我真的不理解贊達亞為啥這麼紅。她真的不符合亞洲人審美,感覺髒髒的……不好看。

演技也沒感覺多好。看了她好幾部,都是同一股勁勁兒苦大仇深的樣子(有她的粉絲别杠,杠就是你對。)

她跟甜茶在一起,确實感覺甜茶是被白嫖的那個。

02

不過話又說回來,維倫紐瓦導演從來不是爽片制造機,而是隽永的古典詩人。

他向來沉迷于将存在主義的思考融入影像表達。

既有未來感又有宿命感,既有秩序感又有神秘感。

看似英雄叙事的《沙丘》恰恰是反宿命論、反個人英雄主義的。

整個《沙丘》六部曲,就是保羅借用宗教力量複仇,奪取權力,鞏固權力,然後對自己祛魅,用家庭幾代人的犧牲來瓦解信仰的過程…

它講述了命運的無常,講述了命運的無解。

也講述了為了改變命運,一個人能把自己逼到什麼程度…

如果說第一部僅僅是“家破人亡”這種最低級的悲劇,那麼本片則進階到了古典式的命運悲劇:

“天選之人”不再是光環而是詛咒,個體在狂熱的民族主義與原旨崇拜面前毫無任何力量,隻能一步步被其裹挾。

有種不得不踏入已知悲劇的悲劇宿命感。

理解片尾契妮幽怨的眼神,也就理解了導演維倫紐瓦想要表達的全部。

在這場盛大而詭谲的沙丘美學面前,稍不留神,就能被蠱惑成“天選之人”的追随者。

契妮依然轉身,彷佛在警告所有人,警惕宗教狂熱,警惕英雄主義,警惕權力腐蝕。

03

總之,《沙丘》的内核絕不是太空版王子複仇記這麼簡單。

在王子複仇記的表面下,沙丘想表達的内核其實是:在已知未來的情況下。無力的看着自己做什麼都無可避免的走向已知的無力和裹挾感。

而且作為能看到最長遠的人又無時無刻被身邊普通人無法理解,但又無法擺脫需求所謂親情愛情友情的人性所在。

在于普通的人在被賦予非普通的能力和責任身份後與普通人的靈魂的矛盾,以及被命運脅迫的走向了不想走向的所謂最優解,以及無可避免的被救世主的期望和神的身份所禁锢的無能為力。

沙丘所想表達的反救世主,對于宗教、宿命論、未來制度的種種思考,都是極為深刻和有普世價值的。

作者對未來制度和精神的想象和思考才是他科幻的真正體現。

有網友評論:鴻篇巨制,科幻史詩,近乎完美的視聽享受,寫給人類文明的禮贊和悲歌…

沒看過的還是去看看吧,不差這幾十塊錢。

屏幕前的你看了《沙丘2》嗎?點在看或轉發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