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聊聊前七集觀感。

一,神獸和家長群像

被各路“二三十歲的人強行說三歲小孩台詞強行裝可愛”的不可愛亂象反複折磨之後,看一群“真三歲”的可愛小朋友們,啊屬實舒暢很多!

當然也不是三歲。

張嘉益和陳好這次飾演兩口子,兒女雙全一個叫果甯一個叫果寶。

五年級的果甯“離家出走”,留下書信說要和隔壁初二的姐姐私奔,說姐姐說長大以後打工賺錢養他(對不起我笑得好大聲哈哈哈)。

...

緊接着定睛一看,“私奔”是假,書信翻頁以後才是真相:熊孩子沒寫完作業,假裝要離家出走。

人小鬼大一臉惆怅“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沒寫完作業更可怕的事情麼”。

同樣是“人小鬼大”,果甯是學習不太上心但情商高、貼心樂觀通透的模式,隔壁跟着單親媽媽搬來的糖豆,則是“完美小大人模式”。

...

智商高、情商高,和他爸在一起時“爹是長不大的媽寶、兒子更像大人”。

和小夥伴們在一起時是小軍師、主心骨,在媽媽身邊是貼心小甜豆,屬實一個人間小天使。

果甯的妹妹果寶,懵懵懂懂可可愛愛,走過路過都想rua一把~

(下圖是哥哥假裝私奔,妹妹一臉淡定在家吃草莓)

...

熱心好心帶糖果到學校分享給小夥伴們,一通操作被誤會、訛傳成“果寶行賄大家、讓大家選糖豆哥哥當班長”;

果寶爹一頭霧水愁成問号,果寶一臉天真“本寶我最無辜可愛啦”。

至于初一,性格略膽小,上學第一天就被小眼鏡“一年級小孩子不許用廁所”吓尿褲子;跑步慢、在接力賽訓練中表現不好,害怕果寶說“那我就不喜歡你了”,用盡辦法努力跑啊跑。

是一枚軟糯膽小的小可愛,但也會為了自己的小夥伴們變堅強勇敢。

...

各位家長也很有意思,果寶爸爸(張嘉益飾)是“假裝氣定神閑、但經常被熊孩子冷不丁來一悶棍”型(bushi);

果寶媽媽(陳好飾)是嚴格講道理型,但兩口子也經常被裹挾進各種搖擺局面中。

初一媽媽是手忙腳亂型,初一爸爸是“财大氣粗有事砸錢”型。

糖豆媽媽(王曉晨飾)是直接火爆的辣媽、糖豆爸爸是個心智不成熟的挂件(雖然但是這倆有點好嗑怎麼回事?)

二,歡樂的“生無可戀”模式

隔着屏幕都感覺家長們要冒煙了,日常解鎖“這孩子要氣死家長”模式,輕則滿頭黑線、重則生無可戀,但這種生無可戀并非絕望下墜走向,而沉浸在歡樂喜感和可愛萌感中。

臨近開學沒寫完作業的果甯,離家出走未遂之後,還“賊心不死”禮貌咨詢“您怎麼看我要出家的想法”,奶奶爸爸媽媽一齊上陣幫寫,一份作業四種筆迹着實很詭異。

...

前有果甯沒寫完作業,後有果寶第一天上學幫同學主持正義、怒推“波開水er”,兩位孩子都被請家長。于是劉向上作為果甯和果寶的父親,來來回回在五年級老師“你兒子作業咋四種筆迹”和一年級老師“你女兒這場紛争有點複雜”之間頻頻奔走,主打一個“倒黴但好笑”。

學習任務、同學關系、乃至家長關系,每一種都微妙又廣闊,劇作呈現了一些很典型的“痛但好笑”橋段。

果寶老師布置手工南瓜燈作業,在家長群表示“自願完成”,這個“自願”就很微妙。

明明說是自願,偏偏又卷了起來。

果寶爸爸某寶下單一個、迅速完成;然後慘被女兒嫌棄,最終果寶媽媽火線接下做南瓜燈大任。

...

初一媽媽很豪氣,壟斷了附近超市的所有南瓜,主打一個“削蘋果都費勁,但要和南瓜死嗑”。

糖豆媽媽和果寶媽媽一同前來做燈,另一邊在家和一群紙箱死嗑“做機器人”的果寶爸爸幾乎山窮水盡做不出、又柳暗花明在提點下準備找劇組專業道具組幫忙(他是編劇)。

各路家長紛紛吐槽:這哪是給孩子的作業啊,這是折騰家長啊。

...

有沒有覺得這句話特别熟悉?你看,種種親子作業手工作業出發點都很好,但實際執行層面上容易變形得啼笑皆非。

沒有家長能替代孩子去參加文化課考試,但種種手工作業卻往往不得不越殂代疱,其實措置了“實踐動手”的因果本質;都怕“做得不好給孩子丢人”都拼命想給孩子最好的,哪怕是個并不重要的南瓜燈。

《歡樂家長群》某些内容讓人有共鳴,是将普遍現象一一搜羅起、再細細呈現出,用輕喜劇方式講“那群神獸和家長們的倒黴可愛日常”。

不狗血不極端,不生硬不僵化。

三分來自街頭巷尾的日常感,三分神獸天真懵懂的可愛感,三分“嗨你說說這些倒黴事兒”的輕吐槽式喜感。

三,孫悟空的家長,對唐僧緊箍咒作何感想?

劇作借孩子之口說唐僧緊箍咒和猴子,又借孩子之口說:如果你是孫悟空爸媽,會如何對待唐僧呢?

唯恐哪兒做得不好得罪老師、連累孩子被念緊箍咒吧?劇中對這種唯恐和“巴不得”有諸多輕喜劇式表達。

...

一年級班主任随手在朋友圈發了條自己打掃完教室的圖片,一衆家長誤會這是打掃前,熱熱鬧鬧浩浩蕩蕩表示要前去幫忙。

有人高呼我家住得近、有人甚至已經提溜着水桶拖把出門。

這廂劉向上兩口子在“說話會不會顯得咱們上趕着太谄媚”和“不說話是不是咱們太不積極”之間搖擺,那廂老師已經解釋“早已打掃完!謝謝大家!”并删除這條社交動态。

這一段狀态普遍又微妙,諧谑又用心良苦。

若說是谄媚,有點踐踏家長們的“可憐天下父母心”,也有些妖魔化這種善意;

若說純屬積極參與,顯然也不符合确實略帶讨好之意、表現之心的出發點。

...

此後班主任一個人要幹“調整所有課桌椅高度”的活,發消息問有無家長有閑暇可幫手。

各路家長同樣争奇鬥豔,有說自己住得近的,有說自己是設計師懂家具的,有說自己是賣家具的最懂行要帶着工具來;還有一位說話沒過腦子的初一媽,說我沒時間、我給你派工人過來。

...

一年級開學、家長們依據通知書上二維碼掃碼網購校服,但直到用時方有大批校服未到貨;老師在群内通知升旗儀式穿校服,各路家長在沒有老師的另一個家長群中,你推我我推你,使盡渾身解數但誰也不敢不肯去問老師“校服沒到貨怎麼辦”。

這是典型的群體效應:共同事件總希望别人出面解決;

典型的關心則亂、亂則憂:很正常的一件小事、何至于人人都“這可怎麼辦啦”。

...

此後,沒穿校服的初一等小朋友們,被安排在隊列後方。

常規操作,但初一媽媽一驚一乍“太過分了”“我們初一本就内向、還被安排在這麼後面怎麼辦啦”,不惜斥巨資加急定制校服。

《歡樂家長群》可可愛愛紛紛擾擾,亂象背後都是笑點,根源大概就在于“以家長群為皮面,以價值教育為筋骨,以愛為核心内核”。

四,這麼小一個群,還有派系大亂鬥?

有人的地方就有奇葩、有不同意見,有對權力的觊觎之心,有分歧和站隊;這一點當然也體現在家長群中。

一年三班的家長們迅速拉了一個“沒有老師的群”,針對不同具體事務群主又迅速拉了多個不同小群,你看,典型的“一宿舍四個人就得整出好多群”模式。

競選家委會主任的故事,更是風波不斷笑點多。

有家長說:我是清華博士、孩子媽是北大碩士,我會好多門外語是大國企領導我适合;一言不合就從一口四川普通話切換到各種小語種,吧啦吧啦自我介紹。

這位孩子爸爸,群裡都說普通話,您整這麼多不對口的外語幹啥?

但是,好笑。學霸顯擺路線很常見,這位高學曆老爹一反一絲不苟精英做派,搭配着接地氣的川普出現,很有反差萌。

...

另一位全職媽媽,死死抓住“我在大兒子班的家長群中就做過家委會主任”的經驗,過關斬将、拉幫結派、打擊異己,“屁大點事”被她整出了連環宮鬥十八年的架勢。

因大兒子被叫到學校的果寶爸爸,也被這位媽誤會“他私下去找老師偷偷提出要競選”,被她腦補了一百八十回劇情試圖“反擊”。

一直相對佛系的初一媽媽,聽從初一爸爸“當家委會主任接近老師、幫助孩子拿到她想要的美術課代表職務”歪建議,也殺出來混戰“我也要競選”。

...

劇中的家委會主任,當真有什麼巨大好處嗎?劇作多次強調隻是幫助老師和家長們溝通的一個環節而已。

但一則,人情社會中,人們願意相信“多溝通多熟絡”就意味着“熟人好辦事”的“面子關系可以折現”的利益模式。

二則,這是一個服務型角色,在“主動積極幫老師”的語境下、總會有家長想争取。

三則,任何小團體中都容易生出“中心者價值鍊”。

...

上文提及的這位全職媽媽,成功當選之後開心得意在孩子們運動會之前梳理任務、分配家長、否決作業,過足“領導瘾”,卻忘了看老師通知的核心注意事項,本末倒置白忙一場,徒然引發“水果費是一家五百還是一家一百”的争議。

她缺乏價值感,所以在“服務大家、傳遞消息”的崗位上錯位、過度抓取“當信息中心乃至決策中心”的成就感存在感,以至于鬧出小笑話。

小小一個群,讨論的也不過是“運動會水果給孩子買多少錢的”這種小事,但“小事中見大衆生相”,小而不寡淡、小而不狹隘,有滋有味有起有落有點東西。

五,幾點遺憾

劇作的一點小遺憾,一是神獸話語的分寸,二是總結上價值的尺度。

某些熱鬧可愛的橋段之後,劇作會借角色之口總結上價值,方式往往略有生硬之嫌;

具體的故事橋段中,該吐槽的、該總結的、該梳理的都已到位,再讓劇中人物和劇外劇評一樣上線自己整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太直給。一則略累贅、二則略僵。

...

“成人編劇給幼童寫台詞”非常困難。

孩子話有一種孩子視角的天真本真,懵懂未知滿滿,但某些時候又有“赤子見本質”的樸素直接;成年人去模拟這種狀态很困難。

低幼不等于可愛,“愚蠢”更不等于懵懂。

《歡樂家長群》中對孩子們台詞的把控大體不錯,但也有分寸感不恰當之處。整體而言還是亮點遠多于短闆。

歡快可愛下飯,對“苦于孩子作業久矣”的家長們而言是“有人在我家床底下”一般的真切共鳴,對神獸們來說是一場可樂映照;對“孩子家長”之外的群體也是相對愉悅的輕喜劇圖卷。

...

舒心結語

當我們看家長群将一點小事複雜化時,我們究竟在看什麼?

世界本就是蝸角蠅頭,零星小事被複雜化、某種程度上就是人類複雜社交的本質。

但歸根結底,更為核心的一層依舊是對孩子、教育、學校老師的重視,是滿到快要溢出的慈愛和“唯恐不夠”。

此前劇作大多側重家庭内部或者學校内部,大多以不同階層家庭為對照組、以不同大考關口為節點,《歡樂家長群》以家長群為切口,更換打開方式,但不變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衆生相裡妍媸美醜歡樂多。

有變形有誇張,但更多的是對普遍共相的諧谑呈現、微妙把控,直面糟心事但不喪不狗血,溫暖以對、歡樂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