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看到最後,屏幕上映出碩大的電影名:雄獅少年,我注意到下面一行小标題,是它的英文名:I am what I am。我當時想着:居然會是這樣一個英文名。

實話實說,在抛開其他的因素,單就電影名來說,這名字絕對不能讓我産生任何觀影欲望——英文名也是。中文名是:好像知道他要講什麼故事,但是整個名字實在是沒啥吸引力;英文名是:你在講什麼?哪怕看完整部電影再看回它的英文名,我也覺得并不貼合内容——總之要不就是内容沒做好,要不就是名沒起好,總之是不對胃口了。

來講電影本身,我不自覺地将它和前不久的青蛇擺在一起看,發現他們的問題是一樣的:現在的國漫在美術、技術方面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人物動态、整體畫面都非常美——但是卻講不好一個故事。

我實在不清楚為何國内動畫電影的叙事能力,或者說講故事能力為什麼如此差勁,為什麼總是沒有辦法講出一個和技術水平相配的好故事。青蛇好歹算是對傳統神話基礎上的創新故事,而雄獅少年抛開畫面隻看背後的故事,我腦子裡最先冒出的字句就是:“土”。這個“土”并不是指人物還是故事接地氣,就是土,單純的土。就像在大馬路上随便拉一個人講故事的感覺。人物刻闆,故事是爛俗的所謂“屌絲努力逆襲成功”這樣的故事,在努力的過程中感覺要接近成功了,就一定會出現意外——而且還是被用爛了的“父母努力打工結果出了意外,主角突然成長,放下夢想并且扛起家庭重擔”的梗概,然後故事的最後當然就是主角最終還是堅持夢想,負傷戰鬥,終于成功,赢得所有人的敬佩。中華上下五千年,那麼多的故事,這些情節早就被用爛了。在情節沒有什麼出彩創新的基礎上,在故事的講述上也沒有什麼新意,——但是這部電影還要肩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的重任,那這個平平無奇的故事被壓上了重擔,就更加吃不消了。

在電影的開頭,靠着黑白的畫面和旁白,努力介紹了中國的舞獅文化,這個時候我坐在電影院裡,聽着冗長的旁白,感覺我在看一部紀錄片。

電影散場之後,和我一起看電影的人告訴我,他不滿意的是電影的結局,阿娟最後又回去打工了。我說,恰恰相反,我覺得這個結尾是最好的。阿娟舞獅再成功,他依舊是一個普通人。他曾經成功過,完成了自己的夢想,然後他依舊回歸到最普通最普通的小人物的生活裡。奇迹已經發生了,他的獅頭登上了擎天柱,他的父親也已經蘇醒,這已經是一個普通的少年生活裡最大的奇迹了。如果這部電影的結尾是阿娟一戰成名,一躍成為成功人士,父親的病也好了,那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講爛了的故事了,也許隻剩下兩星。他們從始至終都是普通人,都是小人物,我喜歡這個真實的結局。

講一點題外話,關于電影裡人物的形象……依我拙見,這人物形象是不是刻闆了點?眯眯眼、吊梢眼,放眼望去,電影裡的人物群像全都是這樣的。中國是沒有大眼睛的人了嗎?

以上全部為個人觀點,冒犯緻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