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談翻譯的争議。片名直譯确實是“剖析”,但是翻譯并不隻講究“信”,若隻講究“信”,那麼《泳者之心》本應為《女人與海》,《埃及豔後》本應為《克利奧帕特拉》,不過現在暫且先不談這麼遠。我認同這部影片現在的官方翻譯。因為翻譯為“審判”帶有傾向性,而這種傾向來自于一個大前提,即我相信女主角Sandra無罪,因此她在法庭上下所受到的詢問、指控,并不是絕對公正甚至被尊重的。
這個相信首先基于刑事訴訟中的疑罪從無原則。整個案件,無論是觀衆還是影片中的檢方,都沒有掌握任何實質性證據,無論是兇器還是動機(此處也有我對于法國司法體系的疑問,在沒有掌握有力證據的前提下,一切都是推斷的前提下,檢方居然可以如此帶有個人色彩地指控嫌疑人,這一點後面會繼續展開)。而影片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法院判定Sandra無罪。
如果觀衆認為女主角有罪,那麼這種判斷的來源會是什麼?觀衆作為同樣“審判”Sandra的人們,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擁有哪些偏見?我想這是這部影片最值得深思也最出彩的地方,也是開放式結局的作用體現。
1、不完美的受害人
不可否認,作為一個嫌疑人,Sandra的品行并不完美。她有過多次身體出軌,她的雙性戀性取向也成為了被攻擊的原因之一。她的性格不那麼“溫柔、感性”,一心撲在工作上,甚至陪伴孩子的時間也相對較少。她還借鑒了丈夫的創意靈感,并且借鑒後的作品獲得了一定成功(Sandra堅稱與丈夫商議後丈夫同意了她這麼做,我選擇相信她,如果觀衆選擇不信任,那麼可以推翻所有她的辯詞,因為這一切都是她的主觀陳述,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為她作證,某種程度上來說,隻要準備得夠完美,她的所有話都可以是謊話)。
但我想說的是,這才是人,這才是生活。這也是一些評論會說到的一點,即沒有一個人的人生的方方面面是完美的,是經得起警方、檢方的“搜查”的。在道德層面,每個人都多少會有瑕疵。這并不是要為Sandra的身體出軌行徑開脫,我隻是認為她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一個犯過錯誤的普通人。每個人的道德底線不同,對于人品的評判标準也不同。比如在面對精神壓力的情況下與第三個人have sex,在poly的關系中也完全不是問題。
另外很重要的一條線是Sandra和律師的雙向情感線。這也會成為觀衆認為她品行不端,甚至進而認為她謊話連篇,可以推翻之前她所有的主觀辯解的重要依據。但我并不這麼認為,我反而認為這條線對于Sandra的品性塑造是具有正面作用的。
律師出場時,通過台詞我們可以得知他們二人多年未見。通過後面律師的自白,我們又已知律師在初識便對Sandra動心。如果Sandra一開始就同樣喜歡律師并道德感不強,那麼他們不會斷聯這麼久。其次,相信很多觀衆觀看到結尾他們二人慶祝Sandra無罪釋放的時候都在心裡默念“千萬别親上”,但我們都看到了,他們沒有做越軌的行為。Sandra對于律師的情感或許是出于對方幫助自己沉冤得雪的感激,或許是對于一年多的全方位陪伴的習慣,又或許是多重情感夾雜在一起,在聚會的氛圍達到高潮時,在那一刻真的産生了愛情。我們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這種情感是複雜的,也是克制的。
2、與兒子、丈夫的對比
面對父親的死亡,小男孩兒會在被窩裡嚎啕大哭,吃不下飯。但是Sandra在與兒子的對比中表現得異常冷靜、理性,她并沒有被悲傷的情感淹沒,還可以招待律師,回憶多方面的細節,多線處理事情。而觀衆此時的情感傾向就很容易偏離Sandra,因為她好像“平靜得令人不禁多想”。
與丈夫争執的錄音中,面對丈夫的情緒崩潰,歇斯底裡般的指責和怒吼,她更理智和“冷血”,也更加具有邏輯性。在吵架的前半部分,她的聲音都是小分貝的,和平常說話的聲音、語氣并無太大差别。當吵架的兩人中的一方看起來更加崩潰和脆弱,人們往往傾向于認為ta更值得被同情。一旦情感上偏向了這一方,那麼有關現實和事實的思考分析就會大打折扣。更何況在這部影片的很多時刻中,性别角色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情況是對調的。如果發瘋般自殘的是女性呢,觀衆的傾向會有什麼改變?
回到吵架的内容本身。我在聽這段錄音和看回憶鏡頭的時候,全程都站在Sandra的這一邊。這可能和我本身是一個在吵架的時刻依然能夠保持理性,盡量不會語出傷人的人有關。但是正如Sandra所說,她丈夫的困境并不是由她造成,相反的,他的困境來源于自己的選擇,并急需找一個外界的出口作為失敗的理由。我很贊同律師在法庭上說的一句話,“如果說她有什麼罪,那就是在她丈夫失敗的領域取得了成功”。
當然,他們夫妻間的問題還有很多。整個家庭環境的轉變由兒子的事故作為起始。這一個設定和《海邊的曼徹斯特》很像,不同的是他們夫妻沒有選擇離婚,而是帶着創傷繼續生活(當然這兩個事故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丈夫在事件後深陷自責,Sandra選擇了短暫的逃避,在此後的生活中兩個人的犧牲感都很大,這在親密關系中是很可怕的情況。不過有關親密關系的探讨并不在這一篇思考的主題範圍内,關于這方面我自己的見解也很有限,就不展開說了。
3、檢方的指控
影片中檢察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對于法國的司法體系并不了解,法律專業度方面我無法給他下判斷。僅以一個非法律從業人員的觀影者角度來看,在這個案件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我認為檢察官的表現是盡職盡責的。他手上沒有任何有力證據,對于Sandra的指控隻能更多地從她的情緒下手,隻能通過各種細枝末節去推論(比如她的小說),去渲染氛圍,以争取陪審團的支持。我隻是不太能理解他的用詞和神态居然這麼個人化,言語的尖酸刻薄,冷嘲熱諷,動作的不屑一顧,等等這些實在是與我之前的公檢法的相關記憶大相徑庭。不過國情不同,再加上我是個門外漢,就不分析檢察官的專業度了????,但是不得不說,檢察官的這些行為無疑在整場“辯論”中讓觀衆偏向檢方的時刻變多了。
我其實更想談的是檢察官的形象。導演一定是故意挑選了一個光頭的、年輕的男演員來扮演這一角色,檢察官的外貌氣質絕非偶然,這一點毋庸置疑。如果這是一位女性,或是年長的男性,那麼對于整個影片所要探讨的主題一定沒有現在的作用大。
首先,這一定要是一個男性,最好是一個年輕的男性,這樣從他口中說出的對于Sandra的一系列“惡意揣測”一定更加值得深思。某種角度上來說,藝術作品需要“臉譜化”甚至“刻闆印象”,我們需要代表性的角色去激起反思現實生活的沖動。其次,光頭這個形象會顯得他更加刻薄和不近人情。所以我覺得導演對于檢察官的刻畫非常優秀,我想不到另一個更合适的形象。
性别議題一定是這部影片最重要的主題。如果主角和死者的性别互換,那麼警方檢方的态度會不會有所不同,觀衆的傾向會不會有所不同,我想這無需讨論。
她工作努力,小有成就,熟練掌握三門語言,在異國他鄉成為了家庭支柱。她在丈夫死後依然堅持保護他的隐私和尊嚴,在兒子接受詢問的期間沒有任何引導孩子的言行。為什麼一個更加理性,邏輯性更強,在事業上更成功的女性就更值得被懷疑?明明是來到丈夫的國家生活,為什麼她依然被指責付出得更少?明明她是家庭大部分經濟的來源,為什麼還要指責她隻關心工作?我有一系列的問題想問,有一連串的困惑待解答。
之前看到過一句話:當一個自信甚至可以是強勢的,邏輯清晰的,獨立自主的的女性站在你的面前,她不用講自己的經曆和思想,她往那裡一站,就是女權本身。
影片的視聽方面我也非常喜歡,可以看出導演的功底非常深厚。這是一部很安靜的電影,除了最後一個鏡頭,沒有任何背景音樂。大特居多,捕捉到了很多眼神的細節。在視聽方面導演留白不少,給了觀衆很多的想象空間,更重要的是給了觀衆可以思考的空間。而這種思考的時刻,就是屬于觀衆的審判時刻。而要去審判什麼,這個結論的依據是什麼,是由觀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