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跨越數十年的宏大叙事,同樣是兩位男性藝術家在戲劇世界裡的浮沉與糾葛,他們的命運與藝術生涯緊密交織,随時代的變遷而跌宕。
與《霸王别姬》濃厚的政治批判色彩不同,《國寶》将視角更純粹地聚焦于歌舞伎的“藝道”本身,藝術家之間的情感更純粹,他們的世界仿佛隻有舞台,對藝術的追求純粹到不染一絲塵埃。
無論是上台前那個專屬于二人、輕彈對方額頭的獨特聚氣儀式,還是在演繹生離死别時,想象與對方分離作為情感的支點。他們是彼此最嚴苛的鏡子,也是困境中唯一能拉自己一把的救贖。這種關系早已超越了對手或摯友的定義,他們是彼此藝術生命的共同體。
即便在傳承的關鍵時刻沒有被自己的父親選中,也從未動搖過對舞台的向往;即便身體遭遇重創,面臨截肢的命運,也要用僅存的一切,完成那凄美而悲壯的最後一場謝幕。舞台對他們而言,不是職業,而是祭壇,他們獻祭了自己的全部,隻為藝術的璀璨。
願戲劇之神永遠保佑,讓這些燃燒生命的演員,将他們最璀璨的藝術,永遠綻放在舞台之上!
#國寶 #KOKUHO

#國寶 #KOKUHO
附上映後Q&A:
Q1:你是怎麼想到要拍這部片子的?特别是想捕捉怎樣的社區?
A1:自己之前對歌舞伎接觸不多,但曾被一位傳奇歌舞伎演員的女性角色表演吸引,這啟發了他。後來和小說作者合作,聊到想拍歌舞伎電影,對方便寫了一本帶有自己視角的小說,才有了改編的起點 。
Q2:你之前改編過小說《惡棍》,這次再度合作,把小說改編成電影時遇到的挑戰是什麼?
A2:小說是根據自己想法發展出來的,改編時既要忠實于文本,又要加入電影語言。特别要展現“身份與血緣”的核心主題:歌舞伎400年來保持血統純粹,而他想把血脈與局外人的對比放在故事中展開 。
Q3:演員訓練的難度如何?沒真的打人吧!
A3:真正的歌舞伎演員從兩三歲就開始訓練,往往一輩子幾十年。電影裡的演員隻有兩年左右準備時間,雖然沒有被打,但确實付出極大努力 。
Q4:他們具體練習了多久?
A4:在開拍前一年半就開始訓練,雖然對真正的歌舞伎來說時間不算長,但演員們已盡力。難點在于兩位主演在日本非常受歡迎,抽出一年半的時間本身很難 。
Q5:導演個人的視角與角色的關系?
A5:自己是韓國裔日本人,在日本總覺得像個局外人,因此很能與片中“季節性局外人”Kiko産生共鳴 。
Q6:歌舞伎界對電影的參與與态度?
A6:拍攝過程中,歌舞伎行業沒有直接阻撓,但也沒提供支持。唯一的例外是一位真實的歌舞伎演員,他在片中客串,并幫助其他演員練習表演與服裝細節。電影上映後,歌舞伎演員們普遍給予了正面評價,認為作品很好。同時,影片吸引了年輕觀衆去看真正的歌舞伎演出,這是業界意料之外的積極結果 。
Q7:影片剪輯上最大的困難?
A7:剪輯到3小時以内很難。原著小說中有許多其他角色與女性角色,甚至還有一些後來回歸的重要人物,但導演隻能聚焦在Kiko和Shinsuke身上,不得不舍棄很多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