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忻钰坤導演的新片《熱搜》抱有很高期待,因為他之前兩部電影《心迷宮》和《暴裂無聲》都是我的心頭好。

不過在見到一些先期評論後,我及時調整了心态……所以昨天看完點映還算符合我的預期,雖然這片子很不“忻玉坤”,但仍是一部水準線之上的商業電影。

...

老實說,如果是沖着忻導獨特的犯罪懸疑風格去看《熱搜》,你大概率會失望,因為這片子幾乎沒有他标志性的陰郁、沉澱和迷思,取而代之的是更符合題材與時代的“短平快”、正邪大戰和以弱勝強。

片子肯定能看,而且一定會是導演票房最好的電影,隻是它也少了許多解析的價值。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自媒體大号“妙想世界”的主編陳妙連續打造了多篇爆款熱文,間接促使被網暴的當事女生張小穗跳樓自殺,随後陳妙發現背後另有一起被掩蓋的性侵案,真兇直指自己的大金主恒世集團……

《熱搜》給我最大的第一印象是“專業”——并非是立足于傳媒角度的學術專業性,而是深谙網絡媒體時代網民吃瓜心理的定向爆破,用影片裡的術語來說,就是“這個熱點給它蹭到了”。

...

看得出來,主創在新媒體的發展和現狀方面做了很多功課,選題爆料、借題發揮、熱點炒作、多級反轉、數據流量、輿論操縱,僅僅是開場後關于張小穗報道的幾場戲,就把大家平時吃瓜常見常用的總結性詞彙全用上了,以至于我都産生了一種啞口無言的錯覺:該說的都讓你說了。

至于後面陳妙與恒世集團的對壘PK,還涉及到了弄虛作假、轉移視線、強弱易勢、偷換概念、造謠抹黑等等許多招數,具體就不再複盤了,總之,這部兩小時的片子,能讓觀衆把多年來見過的輿論熱點類型看個七七八八,一次吃瓜吃個夠。

《熱搜》采用了平鋪直叙的叙事,鏡頭短、節奏快,沒多少懸念和彎彎繞,結局的反轉也不算太爆(還夾雜了一點girls help girls),好處是更加平易近人,壞處是值得探讨的“電影感”同樣喪失殆盡。

就說一點:影片裡的角色和環境都太幹淨了。

...

我也是事後回看劇照時才意識到了這點,相比起《心迷宮》裡的河南農村和《暴裂無聲》裡的内蒙古草原礦區,《熱搜》裡的海洲市實在是過于光鮮亮麗了些,高樓大廈、好車好房、衣着得體,隻有學校、醫院、夜市等與受害者相關的場合,才露出了一點光鮮之外的破敗。

照理說,這應該是有的放矢的妙筆才對,但實際上其對比感和諷刺性都不強(更像是傳遞了對光鮮的追求),換言之,有些舍本逐末的味道。

《熱搜》編劇一欄裡我沒看到忻钰坤的名字,感覺他這次确實沒怎麼參與編故事,但這不妨礙他仍是影片最大的招牌,對此我還是略感惋惜的:片子固然能看,可少了導演标志性的風格後,總覺得不滿足、不夠味,隻有在幾個慢鏡頭中才依稀能看到忻钰坤的影子了……

接下去聊點别的吧。

《熱搜》看上去是在講新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黑箱與晦暗不明,但其重點還是落在了媒體/媒介的雙刃劍屬性上:它們可以害人,充當幫兇,也可以救人,伸張正義。

...

此外,《熱搜》還有一個沒明說的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傳統媒體的缺位——我覺得,這應該才是影片最荒唐、最大膽也最毒辣的地方。

主角陳妙曾在報社工作,後來辭職出來創業,與師兄何言成立了自媒體公司,這是近十幾年來許多媒體人經曆的一個縮影(我自己也有着一部分相似的過往),其潛台詞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日漸式微,網絡新媒體有了更大的用戶群和聲量。

但與此同時,自媒體從業者又是沒有采編資質的,他們更多時候都處在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灰色地帶(何言擔心陳妙假冒記者會出事的情節,說明主創也明白這點),所以我看電影時常常會覺得可笑,自媒體在這類社會輿論事件中,更多是扮演攪局、蹭流量、興風作浪的角色,哪有那麼高的能量和地位,真給自己臉了。

可遺憾的是,結合這些年的現實來說,伴随着資源減少、人才流失、環境收緊等諸多因素,本該承擔輿論監督主要責任的傳統媒體确實越來越不能打了,調查記者數量不斷減少,有影響力的社會報道也愈發難見,反倒是一些葷素不忌、缺乏掣肘的自媒體,會整出點讓人眼前一亮的大活來。

公權力做事是嚴肅的、要講證據的,這也意味着其介入往往是滞後的,在此之前,隻有媒介輿論才能咬出、咬住事件,而對普通人來講,媒介輿論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去争取幫助的手段了。

如今,每一個手機能聯網的網民理論上都是“自媒體”,《熱搜》想說的是:所有人都可能成為受到操控的烏合之衆,但我們也都可以是動動手指就能行俠仗義的正義之士。

這個結論如何我不予置評,但能擺出來掰扯掰扯也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