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就在想:
要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坦诚相待就好了。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转念又一想,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坦诚,谈何容易。
纵观整部《性教育》第三季,就是上演了一出“大型逃避内心现场”。
每个人都有难以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也都有误会别人,伤害别人的时候。
所以,人与人沟通的效率,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第一集里,那个无法满足女友的哥们,被假冒的“性学大王”误导。
使他误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行”,就是因为内个“太小”。
而满足女友的唯一标准,就是要够“大”才行。

当得知自己无法达到这个标准时,他就陷入羞耻、自卑、焦虑之中……
如果一个人的认知,从一开始就被错误的偏见蒙蔽,那他就很难和别人实现正常的沟通。
因为他根本意识不到,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无法对症下药。
好在后面男女主登场,用专业知识和亲身经验,帮这哥们解惑。


否则,你很难想象,这哥们的自尊心被严重打击后,还能不能去正常享受恋爱,以及肉体的欢愉。
不过,这个哥们的情况算幸运的,因为他懵懂无知,没有经历太长时间的折磨。
更没有因为自尊心受挫,而产生什么报复性、攻击性的行为。
就像Otis的妈妈所说的,心理治疗师需要肩负的责任很大。
因为语言的威力巨大。它能够安抚人,也能够伤人。
如果你不能掌握正确沟通的方式,那你很可能会加剧别人的心理阴影。
Ola和Lily这一对儿。因为Lily坚持要把小说发表出去,结果引来不少非议。
Lily当然没有做错什么,要怪就怪社会存在太多的偏见。
Ola也是真心在乎Lily,只是内心受伤的Lily,无法再相信别人是真心在乎她的。

Lily的思想天马行空,与众不同。她在没有遇见Ola之前,特别喜欢独处。
那时候,就算没有人理解她,她在自己创造的一个人的小世界里,也可以玩得很快乐。
虽然难免孤单,但独处至少给了她必要的安全感。让她觉得自己不那么奇怪。

可是,当她得知Ola不是完全理解自己的时候,这种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再加上被新任校长当众羞辱。
最终导致她把自己又重新封闭起来了。
当然,结局还是男主出手相助,加上Ola的耐心坚守,以及真心喜欢自己作品的粉丝鼓励,让Lily得以重拾做回自己的信心。

还是那句话,以上案例中的对象,虽然都经历过创伤性的遭遇,但都没有激发出报复性、攻击性行为。
但摩尔戴高中的两任校长,就不一样了。
他们这种人生不顺心的成年人,一旦掌握控制别人命运的权力,就会通过权力压迫别人,来释放自己曾经遭受的委屈。
第三季把上任校长Groff的童年经历呈现出来,让我们得以明白,为什么他对自己的孩子和老婆那么冷漠。
Otis的妈妈给Groff做心理咨询时,问到两个问题令我印象最深。
第一个问题是问Groff做什么事能让他感到喜悦,Groff说没有。

第二个问题是问Groff上次哭是什么时候,Groff说不记得。

但是,当他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代,有关母亲的温暖记忆时,当他亲自下厨,寻找曾经的美味时。

他嘴角不自觉的上扬,终于体会到那种久违的喜悦。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下厨房。

其实,Groff身上的问题,就是最典型的“男性刻板印象”的问题。
他从小遭受父亲和哥哥的霸凌,还要一边忍受,一边故作坚强,因为纯爷们不能哭,不能暴露自己脆弱的情绪。

长时间的压抑,导致Groff成年之后,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为他潜意识里觉得,表达情绪就是承认自己的脆弱。这让他觉得很羞耻。
他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脆弱,于是就选择一直压抑自己。
只是情绪压抑久了,人就容易变态……
所以,Groff变成了一个不解风情的丈夫,冷漠苛刻的父亲,残暴刻板的校长……
他把自己压抑的愤懑,统统发泄到无辜的妻子,儿子,还有学生们身上。

而新任校长Hope,也是同样的问题。
她因为自己不能怀孕,屡次请求去医院做手术都遭到拒绝,于是觉得命运待她不公。
我还记得,她对学生说:你和你脆弱的小伙伴们,最好早一点意识到,现实世界根本不在乎你们矫情的问题。

你看她这句话,表面上是说给学生们听的,其实是她自己的心声。只是她还没有发现。
这句话不是说学生有多脆弱,而是反映Hope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正脆弱的。
她无数次想要怀孕都失败了,这让她觉得世界背后有一双“无形的命运之手”正在操控着她。
她很无力,很受伤,也很绝望。压抑着的怒火和不甘,都得不到释放。
所以,当她获得校长的权力以后,她就利用职权,肆无忌惮地操控、压制学生。
在她的潜意识里,就是想通过这种手段,完成对自身命运的某种“报复”。
于是我们就看到,命运如何伤害了她,她就如何反过来伤害别人。
最后,还是男主Otis引导她认识到自己的脆弱,承认自己的脆弱,并且鼓励她:承认脆弱就是迈向勇敢的第一步。

我们一直以为,只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才会迷茫冲动,才会无法直面自己的内心。
其实,活了几十年的大人,也没比他们强到哪儿去。
可能,人类就是一种生而迷茫的生物吧。那些看似笃定的时刻,往往都是暂时的。

作为大人,我们只能慢下来,一步一步摸索自己的内心,并坦然接受“人是会变的”这一事实。
Otis的妈妈意外怀孕,稀里糊涂的就把孩子生下来。
这个过程中,她也老是在坚持和后悔的态度里,来回摇摆。
起初,她还一直隐瞒,不敢把怀孕的事告诉心上人。
后来她意识到,有些话如果不快点说,拖得越久,就越说不出口。

人呐,就是越拖着越迷茫,越迷茫越拖着,最后就是害人害己。
这种犹豫迷茫的性情,男主Otis不愧是得到亲妈的遗传。
都三季了!都三年了!
妈呀,她终于和Maeve相互挑白了!官宣了!
这一对儿,上演的“兜兜转转还是你”的剧情,把我看得那叫一个心累啊……
我们的惯性思维,会觉得Otis的妈妈是心理治疗师,所以Otis的心理一定很健康。
其实不然。
Otis确实帮助过不少人,但是一轮到他处理自己的问题,也是一塌糊涂。
也许,这就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毕竟,我们总是分析别人容易,理解自己难。
就像Maeve所说,Otis不像是那种会约炮的人。

因为他很注重感情,应该会偏向追求那种比较正经的,灵肉结合的亲密关系。
可是,越是注重感情,人就越容易受伤。不在乎感情,反而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Otis的妈妈作为心理治疗师,很专业,也很理性。
她总是出于职业的习惯和好奇,来观察和询问Otis的感受。
我觉得,Otis有时候不是被她妈妈当成儿子来养,而是被当成实验室的小白鼠,一个可供观察的活体样本。
所以,Otis时常会怀疑他妈妈是不是真的爱他。每当他妈妈很理性的分析他的时候,他就很难受,总想逃避。
如果换做是我,恐怕也很难接受这种母子的相处模式。
可以说,Otis完美继承了他妈妈的理性和迷茫。
但这种想要爱,又总是忍不住去分析什么是爱的性格,注定悲剧。因为爱是非理性的,不能用理性去分析……
在我看来,Otis这种对爱理性、谨慎的态度,反而会造成一个巨大的麻烦——就是犹豫不决。

Maeve也是因为一些原生家庭的问题,导致她不敢爱,对爱也是不自信。
所以,Otis和Maeve是同类,他们俩都是犹豫不决的人,所以,作为观众的我看到他俩在那磨磨唧唧的,就特别心累!
当然,我认为他俩也是情有可原啦。我没有怪他们的意思哈(cp党别误会)。
他们俩都被大巴落下困在休息站,才终于有机会坦诚相待。
一开始,Maeve忍不住好奇,问Otis有没有话对自己说。
Otis因为之前没有得到回应,所以很受伤。假装自己不在乎,还说已经过了那么久,不重要了。

还好Maeve补了一句,对我来说很重要。这才让Otis坦白自己的心意。
看着Maeve一边听Otis说,一边忍不住傻笑,一边还用不安的小手手画圈圈……

听完Otis的真情发言,Maeve还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连着问了他两遍“你是真心的吗?”

那种害羞的少女情怀,也让我全程跟着面露姨父笑……
第三季大结局,Otis终于找到了他的真爱,可以坦诚地说出那句:

虽说Maeve马上就要离开,俩人估计也要开启一段异地恋,但我个人对他俩很看好,很有信心。

本季最大的意难平,当属Ruby了。
她从一个只走肾不走心的酷girl,变成一个敢说真心话的酷girl。

这种转变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算迈出关键一步了。
我看到评论有不少人骂Otis,替Ruby鸣不平,但我认为恰恰是Otis教会了她如何敞开心扉。Otis才是真的功不可没。
Ruby只是外在看着很酷,很光鲜亮丽,其实内心也是自卑敏感的,因为Otis陪伴着她,看到她之前不愿暴露的部分。
是他让Ruby知道,做最真实的自己,也会被接纳。这对她来说,应该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虽然他们不能再以恋人身份相处,但我相信以Ruby的魅力,以后肯定不缺走心的恋爱。
那就祝她幸福吧。
最后,对于剧中传递的价值观,我也很认同。
比如,有话一定要大胆说出来。

哪怕说出来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哪怕说出来会有受伤的风险……
毕竟人生苦短,我们一定要尽情地活,放肆地活,才能不枉此生。
愿我们都能大胆说,大胆做,大胆爱。
努力活好当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