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tiff上觀看了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一一》,比起牯嶺街我更喜歡一一,楊德昌的電影似乎都在探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人與社會的關系,在他的鏡頭下人總是煩惱的,迷茫的,這兩部電影的時長都不短,一部四個小時,另一部也接近三個小時,他的電影長,長到描繪的是一個時代的變遷,走出影院時,我甚至感覺恍如隔世,跟過了一輩子一樣,他的作品也短,短到讓我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每個鏡頭都幾乎完美,他用三個小時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時代的起起落落,他很大膽,但他也成功了
生是一,死是一,迷茫是一,焦慮是一,成長是一,痛苦是一,一場婚禮到一場葬禮,一個家庭引出一支悲歌,何時起,我們遇到熟人會繞着走,遇到争吵不會回擊,看到什麼都以沉默應對,與外婆的枕邊話變成了重複的話語,未綻放的花苞成了你我的遺憾,外婆的疊紙化作了青春唯一的禮物,每天循環往複,本以為再活一次,能有所不同,本以為出賣身體,就可以換取愛情的尊重,本以為,按下快門就可以定格永遠,本以為,世界回因你而改變,我們終于淋着潮濕的雨天,走到了今天,一回首發現原來早已陳桑巨變
楊德昌似乎把人生看的太透了,透的窒息,透的壓抑,電影中的人物在經曆了無數的苦難之後迎來了一點微弱的光,但他就是讓你眼睜睜的看着那束光被踩碎,每個角色都像是在演,演出了别人想看到的模樣,他們卻看不清自己,我們就像楊德昌電影中的角色,但楊德昌拍出了我們看不到的一面,《一一》可能是我人生看到過最棒的電影了,但它又這麼殘忍,不舍得再看第二遍
家家有本難忘的經,我們以後會活成NJ、敏敏那樣嗎,還是一敗塗地的小舅子呢,又或者是無數虛僞的男男女女呢,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更不敢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