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公衆号:墨一的電影漫聊
2017年桃園電影展 在楊德昌去世10年後 導演尋找了15個人 一起回憶他們當年和楊德昌一起工作 共事的時光
這些描述 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立體 複雜 帶着點孩子氣 又不斷思考創作的楊德昌 每每回想 都會眼眶紅紅
雖然本片中很多人的叙述都在《再見楊德昌》這本書中有所記錄和描述 但通過動态影像去觀看 其實能看到很多被作者删減過的内容 也可以讓觀衆更加細緻的了解這些被采訪的人 對照着看 也别有一番情趣
有的人已經成為國際導演 有的人即使不再做電影也依然記得當時和楊德昌一起工作的點點滴滴
十幾年過去了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着楊德昌的影子 那個大家口中的片場暴君 無形中影響了很多人
15集看完 幾乎每集都有落淚 訪談這種形式的紀錄片鏡頭多固定 主要以講述人說的内容為主 而且本片的畫面非常樸素 但卻異常的打動人心 每個人談論楊德昌時 眼裡或多或少都閃着淚光
仿佛在昨天他們還在和楊導一起工作 轉眼多年過去 那些時光 其實都無形中雕琢了自己
那些平靜的鏡頭之下 隐藏着非常豐滿蓬勃的情感能量 哪怕沒有看過楊德昌的電影 也能從鏡頭中感受被采訪者的心情 為之觸動 與之共鳴
采訪的人中有楊德昌的同輩 後輩 以及他的學生 每個人談論楊德昌時 最大的共同點 就是他的片場暴脾氣
這些人裡 尤其以陳希聖那集展現楊導片場暴君時最為全面 而且笑點非常多 他學的也很好笑 比如三字經 遇到不滿意的就罵 看誰不爽就罵 對一個鏡頭反複拍反複罵 幾乎所有人都挨過楊導的罵
楊德昌在片場和平時生活中有着非常不同的情緒變化 個人看來 在沒拍攝前 是創作階段以及生活日常 大家的日常相處還是非常正常且溫和的 聊劇本 聊創作 都是可以以一個溫和的語氣和态度去聊
但拍攝就不一樣了 拍攝是真的要把一個劇本 一個故事創作出來 要把那些文字一個個轉變成影像做留存 做展示 是直接将創作者最核心的表達通過鏡頭展示出來 楊德昌就會變得嚴肅認真 不能出錯
當然 這裡也有資金的問題 創作是不需要花錢的 但将一個故事拍出來 就需要資金 需要錢
不過對楊德昌來說 錢不是最重要的 能不能做到他想要的 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才會在片場化身暴君 因為他要對每一個細節 每一個自己構思的故事有強烈的掌控 每一個細節就像機器齒輪 互相咬合 牽一發而動全身 沒有一個情節是多餘的
正如他理工科式的思維 缜密 嚴謹 精準 再小的人物也要有自己的故事 這也是電影的生命力所在
但問題是 他太超前了 沒有人追的上他 就連時代也是
采訪中 大家當時普遍都會覺得 明明這樣子就可以了啊 幹嘛還要多拍一個 幹嘛還要重複的去拍
因為那不是他想要的 那不是他的标準 那不是他所想表達的最精準 最細膩 最直接的内容
所以他會急躁 暴躁 會罵人 會生氣 會不知道怎麼就會情緒不對
在這一點上 姜秀瓊看楊德昌看的很透
她說 楊德昌其實沒有給大家去了解他的機會 這是我很心疼他的部分 因為他領先于時代太多了 他的電影思考遠超時代 以至于整個台灣電影圈都無法接納他 理解他 包容他 所以他每次看起來都那麼孤獨 那麼寂寞
隻有經過時間的洗禮和歲月沉澱 那些他的朋友 學生 同事才慢慢讀懂楊德昌 那些曾經和他吵過的架 都随着時間逐漸溶解 讓他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楊德昌 那些曾經他一再堅持的 他們時隔多年後再看 都慢慢理解
他是在一個人獨自對抗時代 并以一己之力推動時代 他也做到了
在這15集裡 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是魏德聖 杜笃之 陳湘琪 姜秀瓊 陳希聖 唐從聖這幾個人的訪談 叙述的平實沉穩 卻非常有力 談者動情 聽者動容
聽着這些人的描述 你仿佛就看見了一個立體的楊德昌 那個個子高高 平時笑眯眯 片場就化身暴君 但構思故事時又非常認真嚴謹細緻的一個人
魏德聖那期 算是我看的最為動容的一集 他從楊德昌公司出來後 很多人都說他不像楊德昌 但我反而覺得他是最有楊德昌風骨的人 陳博文說他會像楊德昌一樣利用環境去塑造人物
他也會在楊導的公司從事一些看似沒意義的事情中 敏感的感受到電影中生活感 這些稀松的日常 都被他一一記錄下來 成為了他日後創作的源泉 以及他在片場到副導演的時候 感受過楊德昌的片場高壓後 他的學習能力和控場能力也快速提升
以及在制作《賽德克巴萊》時 他會思考 如果是楊德昌拍這個鏡頭 會不會ok 越艱難的時刻越要做的細緻 做的紮實 那一刻 我覺得他開始趕上楊德昌了 他的思維和能力 有了質的提升
最後他在洛杉矶說找了很久楊導的墓碑時 簡直淚崩啊
杜笃之算是楊導的同期 兩人一起工作十餘年 從進入中影到楊德昌去美國 通過杜笃之的叙述緩緩講來 平靜中蘊藏着很渾厚的往事 每每聽來都是韻味
他們一起經曆過那個時代 一起通過電影向傳統挑戰 一起通過電影更新聲音技術 學習新的錄音知識 無比珍貴
結尾杜笃之說接到楊德昌電話後沒有時間去看他 結果他知道那是他最後一次聽到他聲音的時候 他眼睛裡閃着淚光 那一刻 淚崩
陳湘琪那期 聽她的聲音其實還像個小女孩 說話的感覺和整個人的氣質也是非常昂揚的 但不驕傲 更多的是一種自信
她接觸楊導不算多 其中更多的是吐槽楊導訓練她台詞
最讓人動容的是她說 隻有楊導 鼓勵她“follow you heart” 以及 因為接了蔡明亮的戲沒來得及和楊導再一起演戲 再回過頭來看 斯人遠去 她回想起楊導給她寫的信 人生如此短暫 那一刻 淚崩
姜秀瓊那期 讓我覺得非常喜歡 第一是這個人講話很溫柔 聽起來非常舒服 同時她講到她演戲的時候不懂 後來長大再看牯嶺街 她逐漸理解了楊導所要講的故事 甚至被她自己所演的角色所感動 并且通過這一沖擊 便決定要做電影
那一刻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影響 直觀的通過鏡頭展現了出來 通過電影 通過故事 直接的感染并改變了一個人
或許也是因為她很溫柔細膩的原因 她真正的理解楊導 是因為他走的太前面 所有人都不理解他 而他也沒有給時代一個走進他的機會
甚至在他出名後 大家才又想起他 如果楊導在世 不會這麼做
陳希聖那期非常好玩 簡直是模仿秀 而且模仿的非常像 比如五字經三字經 脫帽罵人 全世界最屌的一顆鏡頭 愛吃甜食 沒事就收工不拍 常常換演員等等 将一個片場暴君的形象演繹的維妙維俏
但他也是愛楊導的 他學的越像 恨和愛也就越深 那些記憶就更濃
這一期建議大家可以看看 很好笑 他學的真的好像~ 尤其是那句:“草 1996年全世界最屌的一顆鏡頭誕生了”
唐從聖那期 是比較直觀的能感受到一個普通人在接觸到楊德昌以及他的電影後産生的心理變化
比如對鏡頭的感覺 在人多時候無法放得開 對楊導拍戲時的嚴謹程度 以及他和楊導前往柏林影展時的震撼 都直接的沖擊了他的内心 這是電影這個東西 帶給他人最直接的心靈震撼
可惜的是 沒有采訪到吳念真 陳以文 侯孝賢 尤其是吳念真 在看再見楊德昌那本書時 我最有感觸的就是吳念真的談話 細膩 真誠 平實 真的很像《一一》裡的NJ 仿佛他就是角色本身 如果他去談楊德昌 一定會更加深入吧
這部片子應該會陪伴我 并且影響我很久 楊德昌的嚴謹 細膩 孩子氣 暴躁 溫柔都是他獨一無二的個人魅力 以至于他的電影雖然如手術刀般鋒利和寒冷 但也依然能看到他對電影愛的深沉
隻有愛的如此深沉 他才做得出如此深入人心的電影 那些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緒和内心 都被他用鏡頭一一記錄了下來
孤獨的楊德昌 這個時代終于慢慢追上了他
他的七部半作品 終将被人們銘記
他的名字 也終會深植于每一個喜歡他的人心中
再見 楊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