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曆史
新殖民主義
2.國家
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口集中城市
拉丁美洲裡阿根廷是工業化最顯著的國家。具備金融寡頭生産的三要素:英國????????的黃金,意大利????????的手工,法國????????的文化
3.日常暴力
以政治和文化的方式代替軍隊武裝的功用
新殖民主義暴力并不一定需要付諸實踐,潛在的威脅就已經足夠了
我們的戰争是和平,秩序和标準的體制
4.港口城市
布宜諾斯艾利斯,新殖民主義的城市督管者的城市,廣大中産階級的搖籃,受到寡頭政治的保護
5.寡頭政治
阿根廷的農業是寡頭政治的樞紐
6.體制
7.政治暴力
獲得人性的複返,獲得對新殖民主義者一直否認的人道精神的賠償
8.新種族歧視
9.依賴性
阿根廷????????,經濟依賴,政治依賴,文化依賴
西班牙????????英國????????現在是美國????????,“我們國家的曆史,是無休止的殖民史”
沒有經濟上的獨立,何談政治上的獨立。
所謂帝國主義援助,斂取的總比給予的多。
【被吊起來的牛和美國海報的交叉剪輯,牛眼睛特寫】
10.文化暴力
文盲和殖民化教育總是齊頭并進。
在殖民的國家,意識形态的滲透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摧毀了民族意志,使其依賴性趨向制度化和常态化。
大學是進行殖民地化的主要工具
中層社會的人們是新殖民主義者意識形态的傳播者
11.榜樣

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普及文化是為了強化他們的統治。他們藏在“世界文明”背後,在拉丁美洲,他們真正的興趣在于殖民統治。

12,思想之戰

大衆傳播的工具取代了常規武器。對新殖民主義而言,大衆傳播比汽油彈更具影響力。電影,廣播和期刊等試圖政治化人民。人民被迫用英語進行思考。

【聲畫對位,阿根廷人民流淚痛苦的影像,畫外音是美國流行音樂節目的笑聲】

13選擇

新殖民主義者不允許拉美人民進行選擇,無論是生還是死 ,都被打上了暴力的印記。

通過生與死進行一種選擇,對于死于解放鬥争的人來說,死亡不再是終結,它已經變成了一場解放與征服之旅。

【新殖民主義與暴力】電影第一部分結束

《燃火的時刻》第二部分“解放的行動”

第三部分“暴力與解放”

一個1967年之前20年的阿根廷人民的記錄

【第二部分】

1.庇隆主義紀事1945-1955

1945.10.17阿根廷解放進程的開始。貝隆的誕生。

1955年,革命陣營瓦解,

2.阻力

自發性,地下,紀事1955-1959,發展時期1958-1962,工廠的占領,自發性的局限性,現今的戰争,辯論引言

一個開放的對話空間

【第三部分】

暴力的曆史,巴塔哥尼亞,農民的屠殺,工人的鎮壓,

戰士的書信,正當的陷阱,

罪而不罰,處決1956.6.16,知識分子的責任,匿名烈士,革命與正義,創造更多的越南人,和平共存?,國際戰士,解放的假設,阿根廷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