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外企、民企創業都呆過。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996,那還是二十多年前。聽過周圍人說大詞,被客戶PUA,在市場大勢之前徒勞努力,辦公室政治如履薄冰,在原則與工作之間痛苦選擇。所有這些,看《年會不能停》時都感同身受。工作半生,心裡仍是少年。

說幾個細節感慨。

馬傑沖入年會會場舉報之前,看見大門口有簽字牌。在這十萬火急時仍停下來,猶豫了一下還是簽了名字,滿意一笑再沖進去。這個細節沒有後續交代,理論上不符合契科夫之槍原則,即第一幕中看到一支槍,必須在後續使用。但又覺得這個細節很有高級感。打工也要存在感的!哪怕等會舉報不成被掃地出門,管他娘,先簽上自己大名,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會場裡大鵬舉報之後說掏心窩話,被視頻直播,無數員工、他們的家庭都在看。有白領,工人,有正式工,有外包員工,有他們戀人,有父母。他們有的在高呼支持,有的在默默流淚。還有一位前面出現過的設計組女員工,此時還坐在辦公室裡,台燈旁邊是山一般的文件,也在流淚。鏡頭一晃而過,說明在年會時,還有很多人在加班沒法參加。再回想起她之前以為被HR“惦記”而驚慌失措,但還是老老實實加班,哪怕是在理所當然必須參加年會的晚上,令人唏噓。電影裡這一幕瞬間切過去,打工人無法忘記這傷感一幕。

100年前人們這樣評論卓别林電影:既讓人笑得渾身顫抖,又忍不住淚水直往上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