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用隻言片語去形容這部片子給我的感受,《三大隊》給我的感動是震撼式的,那是植根于現實,卻分明以為隻會存在于理想中的英雄主義。

《三大隊》裡面,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都來自于程兵的“師傅”。第一句出自他口:

“年輕的時候總想辦大案,好像不辦大案警察就白當了一樣,到了我這個歲數才明白,每一個大案背後都有着家庭的悲劇,有多少人改變了人生。”

...

一句離開前對愣頭青新人徐一舟的勸誡,沒曾想卻成了雙面鏡,一面照出受害者家屬的悲慘人生,一面印着的卻是為了受害者持續奔走的三大隊被“大案”改變的命運。“大案”帶走了“三大隊”這個稱号帶來的光環,如漩渦般将他們一并卷入了家庭的悲劇中,曾經幸福美滿的親情破碎,親密關系岌岌可危,那一刻開始除了立場以外,他們連處境也跟受害者站到了一起。

影片中并沒有過多地描述受害者家屬的痛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程兵出獄時,受害人爸爸在門口等他的那一幕。受害者有多痛,對三大隊的入獄就有多自責,而當我們在共情三大隊在家庭、情感上的遭遇,理解他們後期聚而又散的苦衷時,在看到“大案”終于收尾時,我又再一次想到那些再也沒有在電影中露面的受害者,他們那些破碎了就無法再修複的家庭,他們的人生走向又會去往何處。

起初我并不了解為何電影會将程兵一個人追兇的故事,改編為群像戲。在看完深藍的原作《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之後想了很久,終于理解并肯定了這一設定。影片中三大隊"散"了之後的“聚”是有符号意義的,程兵之所以始終沒有放棄,堅持大海撈人到最後一刻,除了要給受害人一個交代以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覺得自己虧欠了三大隊的其他成員,他要通過追兇的方式,給他們的被扭轉的人生一個交代,這麼多年他始終是帶着“三大隊”的精神在戰鬥。

現實世界的英雄主義也需要一些發力點,“三大隊”這個團隊,正是程兵心中的發力點,而影片則把這個點從他的内心挖掘了出來,刻畫為一個個各有性格,不乏缺點,卻也不失英勇的個人形象。“聚是一團火”具有很強凝聚力的群體形象,而三大隊的散,也讓人看到了褪下警服,沒有了光環的這群人,不過也是跟大家一樣的平凡人,這時我們再看三大隊就會多一分理解,也多一分感激。

第二句印象深刻的話則是師傅寫在紙上的:沒有人能活在真空裡。

在影片中,每次我都是跟程兵一起看到的這句話,因此我始終會想,他當時心裡會想些什麼。他腦中想到的是師傅的形象,這帶給他的是愧疚也是動力,而這句話的每個字都劍指着逃亡中的王二勇,隻要他尚在人間一日,總會留下可被找到的線索。有線索,就能抓到人。

天網恢恢,從舊時代走向新時代,信息的收集能力越來越強。在程兵當警察那個年代,沒有遍布到處的攝像頭,也沒有全國聯網。電影中如果沒有DNA比對技術的幫助,也許王二勇又将再度潛伏在人群中,無可尋覓。這不僅幫了程兵,也幫助了更多的群衆免于一些看不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