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關系是叙事的基礎,但因果都是在一定時間維度内發生的。電影的叙事通過時間和空間的轉化建構,形成完整的視聽結構,從而指向影片的最高主題。《布達佩斯大飯店》以四層轉述,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嵌套式叙事結構。影片開始時,正面水平機位中,少女拿着書走進墓園,站在作家雕塑之下,一個利落鋒利的180度正反打對切鏡頭轉拍墓碑,影片由此引領觀衆進入第一層講述空間,也就是現代的歐洲;緊接着鏡頭切回打開書的少女,随着特寫鏡頭中書封上的作家照片變為彩色,作家首次出現在框架式的居中構圖中開始講述,并以直面攝像機的方式,打破了電影叙事空間的封閉性,電影随之進入第二層講述空間—1985年的作家公寓,這一層的叙事主體轉換成作家,并将作家的口述回憶嵌入到下一層叙事空間;伴随着作家的旁白,中近景鏡頭中年輕時的作家正與服務員簡對話,此時電影進入第三層講述空間—1968年的布達佩斯飯店,在這一層叙事空間裡作家從老年的零口中聽到了大飯店第一任經理古斯塔夫的故事,展現了這一時空中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破舊和衰敗;最後再由年輕作家的視點,引出故事的講述人穆斯塔法帶領觀衆進入故事,而當正面水平機位拍攝下的主人公古斯塔夫出現在畫面正中央時,電影由此進入了第四層講述空間—1932年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并以章回體的形式将這一時空的叙事分成了五個章節,分别講述了古斯塔夫的性格;古斯塔夫的情人D夫人意外去世,在遺囑裡将名畫《蘋果少年》贈予古斯塔夫,引來D夫人兒子德米特裡的不滿;古斯塔夫遭德米特裡誣陷進入監獄,在零和女友的幫助下成功逃獄;古斯塔夫尋找到D夫人的管家,管家卻在即将說出真相時被殺害;以及零和女友意外發現第二份遺囑,幫助古斯塔夫拿到所有遺囑,但在火車上,古斯塔夫被士兵處死的這五個章節,以此在嵌套式的叙事結構中又構建出了新的叙事層次,使電影更加具有傳奇感。

伴随着四層叙事空間的不斷轉變,影片的畫幅比例也展現了相應的變化,前兩層空間中,影片的畫幅比例采用的都是16:9的寬銀幕比例,第三層變為2.40:1的寬畫幅比例,而第四層則使用了20世紀30年代5:4的标準比例,畫幅的變化讓觀衆清晰直觀地感受到叙事文本中不同年代的改變,配合貫穿其中的旁白與獨白的引領,讓觀衆在層層嵌套的叙事空間中不至于感到混亂和迷惑。同時,畫幅比例的改變也代表着電影發展的曆程,影片上映時,膠片電影已宣告退幕,整個電影行業正經曆着曆史性的沉重轉型,韋斯·安德森在電影中采用的不同畫幅的切換方式,也傳遞出他對20世紀膠片電影的輝煌所做出的回望與緻敬。

布達佩斯大飯店 (2014)8.92014 / 美國 德國 英國 / 劇情 喜劇 冒險 / 韋斯·安德森 / 拉爾夫·費因斯 托尼·雷沃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