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裡涉及生離死别時總容易銘心刻骨,但韓劇多數也隻到這一層。這部電影給了另一個延伸,降到世上前,每個人都看過自己的劇本,隻是出生就忘記了。那這麼糟糕的劇本為什麼還會選擇呢,一定有他(她)的原因。

當街上忙忙碌碌的人們在追逐夢想,你侬我侬的情侶們在策劃下一個紀念日,也有一些人,在本該享有自由和活力的年紀卻被疾病困擾,甚至每天都在祈盼命運“再來一瓶”的機會。

呂途和淩敏就是這些人中的兩個,在受過旁人異樣的目光、甚至吃瓜群衆的嘲弄以後,倆人都沒有堕落,而是即使包裹上各種厚厚的保護殼(沒頭腦和不高興都是自我保護),還在堅持尋找希望。

希望開始是活下去以及媽媽有人照料。為了這個希望,倆人相識于最功利的約定。但抛開動機的不适,初識時對彼此保護殼的“嘲諷”,在淩敏遇到造瘘堵塞、活動不便、飲食無味、色狼騷擾、腎源失之交臂以後,呂途每次都從一而終,陪伴在旁。尤其是腎源希望第一次破滅後,呂途眼神滿滿的堅定,随時準備為淩敏獻出自己的腎髒,甚至不惜徹底放棄治療(遺體捐獻器官)。

在此時,呂途充分發揮腦洞,終于讓淩敏鼓起勇氣領證走入婚姻。看似最初相遇的目的已經成功了一半,淩敏卻把自己踏踏實實交給了呂途。

比起倆個年輕人為愛的承諾,雙方家長的介入成為判斷這份踏實的主考官。淩敏爸爸聽到腎源有望後,在不同場合确認呂途和呂途媽媽态度。呂途媽媽為了兒子不放棄希望,想用兒子再次複發就讓捐腎的忍痛承諾換取淩敏去做通呂途思想工作。

倆年輕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為對方考慮,淩敏一輩子透析(開始最怕透析)也要發動全家支持呂途治療,呂途隻想淩敏替他活下去。

也正是彼此真切意識到愛已嵌入彼此生命裡,活下去不隻隻是為自己,而是為了愛的人。至此,電影沖破一層層現實和邏輯的禁锢,到達了高潮和升華。

在手術前的最後一個早晨,倆人一起也沒有搖醒早上的太陽。但經過17天不眠不休的守護,倆人卻搖醒了命運的太陽。倆人人生路還很長,祝愛的人身邊永遠有陽光。

回到現實,這樣極端的案例顯然不是随處可見,但淩敏和呂途的故事即使在很久很久以後,還會被記得,那一定是因為倆人一起用行動告訴後來人,被愛是幸福的事,愛是更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