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一部看着比較失望的片子,看電影前看到評論區一排五星,還以為會有多好看。

這部電影,怎麼形容呢,就像是披着東南亞“器官販賣”外殼的複仇片。

導演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拍了一部尺度這麼大、全片打打殺殺的電影,依然能讓人昏昏欲睡。

全片看下來的感覺就是,導演很努力了,但最終隻拍了一部不及格的片子。

...

開頭的時候,電影的叙述太過于亂了,幾分鐘的時間切換了不知道多少個場景,人物更是一個個擠着出場,觀衆要記住太需要腦容量了,這對于一部電影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觀衆沒有代入感,沒有看明白你想講的故事,反倒有一種暈車的感覺。

有代入感的電影是怎樣的呢?

《肖申克的救贖》前幾分鐘是男主在法庭上被宣判有罪,很簡單很清晰,但是能讓觀衆懷疑他是不是被冤枉的,會想要繼續往下看;《勇敢的心》前幾分鐘,基本就是突出了衆多屍體被懸挂起來的那一幕,血腥、恐怖、懸疑的畫面可以一下擊中人;就算是電視劇的話,《權力的遊戲》前幾分鐘也隻講了北國雪地上橫屍遍野的慘狀。

而《怒潮》,前幾分鐘講了财團紛争、器官販賣、殺人事件……

這麼大的信息量一下子塞給觀衆,就算尺度很大,畫面很血腥,也擋不住昏沉睡意。

電影還有一個特别讓人睡意翻湧的點。

...

導演太喜歡抒情了。

他特别喜歡【柔美bgm+感人故事】,但要命的是,抒情抒太多了,每個角色都要配上好幾段【抒情過往】,就算觀衆的淚點低成負數也哭不出來。

更要命的是,這些抒情片段,大部分都被插在了瘋瘋癫癫的打戲之後。

這就導緻了以下畫面——

我:打戲诶,好像很刺激的樣子。

導演:刺激完了嗎?馬上來感受我愛的暴擊吧~

我:好的,人麻了。

導演:哭完了嗎?我們繼續打!

我:好的,打吧。

導演:别急,後面還有你哭的。

我:……

導演:你怎麼不說話了?

我:zzzzzzzz(睡夢中)

...

其實看得出來,電影的打戲很想學習《殺死比爾》那樣的暴力美學,我看到了一些緻敬細節,但很可惜,真的連皮毛都沒有學到。

電影的打戲吧,不僅沒有看出來任何【美學】,還讓人眠于夢鄉,原因無它,太多又太千篇一律了。

這就導緻了,電影結構變得極其奇葩:

打架——抒情——打架——抒情——打架——抒情

給導演一個小數點,他就可以無限循環地拍下去。

觀衆的心理be like: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有完沒完啊!

...

而“器官販賣”這個題材,就變成了一個殼,來包裝這個奇葩框架的一個殼,好讓導演能順利地把故事講完。

而對于“器官販賣”這個話題,沒有更深刻的讨論,有的隻是開啟了主角的複仇大業。

此外,很想吐槽張家輝的造型,是那種“将頭發梳成大人模樣”和中年大叔的結合體,又老又年輕的。

造型師可能覺得這樣是帥氣和邪魅的薛定谔綜合體,但觀衆看到的是——【中年大叔的楊洋模仿秀】、【張叔半老,風韻無存】。

...

倒是王大陸飾演的馬文康,還比較貼劇情,從【我的保镖女婿】變成了【我的卧底竹馬】,不過他的顔值就像哈利波特裡面的怪味豆,你也不知下一秒他是香皂味還是泥土味。

...

最後給大家的建議是,如果最近既缺乏刺激又失眠的話,可以去電影院補一下覺,還可以順便緩解一下容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