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以為在炫詭叙技巧,但個人感覺用得并不得當,已經突破了詭叙的倫理,反成“欺騙叙述”,其目的在于把整個故事帶向一個預設好的主題——選票——且是以非常庸俗煽情、不合理的方式呈現出這個主題,有“用宏大的叙事遮蓋了具體的女性、具體的痛苦”之嫌。

ChatGPT對“詭計叙述”的定義如下:

詭叙(也稱“詭計叙述”)是一種文學叙事技巧,指的是通過非線性、誤導性或刻意隐瞞關鍵信息的方式,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産生錯覺,最終通過反轉或揭示真相,讓讀者産生意料之外的震撼或恍然大悟的效果。 常見的詭叙手段包括:叙述者不可靠(如第一人稱視角的主角可能是瘋子、騙子或失憶者)。時間錯置(事件的順序被打亂,使讀者誤以為是線性發展)。信息錯配(讀者以為 A 事件和 B 事件是相關的,實際卻毫無關聯)。視角欺騙(同一個事件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雙關或模糊表述(讓讀者自己做出假設,但事實并非如此)。

顯然,《還有明天》主要運用了“信息錯配”和“雙關或模糊表述”來構成詭叙。

信息錯配

女工們工作之餘閑聊,聊到女性投票權有可能落實,女主一笑而過;随後路過老情人的修車廠,對方談起要遠走他鄉的決定,女主半開玩笑地說可以寫給我,雙方又來了一大段“德芙廣告式”的深情對視。

很快,女主就收到了一封專門寄給她的信(而不是她的丈夫或者她的家庭),讀者很自然地會以為是那封事先提及的情書,然而最終謎底揭曉,那是一張選票。

這是一筆用得非常妙的“信息錯配”,因為觀衆面對大量的信息細節,常常以主角的視角為視角來獲取信息,所以連主角都一笑而過的“選票”自然也就被忽視了,然而等觀衆恍然大悟再回頭去看的時候,才意識到“選票”一事早就在瑣碎閑談的背景音中被鋪墊過了,這屬于合理而巧妙的詭叙運用。

雙關或模糊表述

那封信之所以一直被誤以為是“情書”,實際上是觀衆借由導演的諸多蒙太奇(也是誤導的蒙太奇)所構建的假設,實際上也構成了這樣一個“雙關”,與結尾時的那句詩“我們像攥緊情書一樣攥緊我們的選票”遙相呼應。

不得不說,該片在技法上确實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譬如演員、光影、鏡頭語言,以及,我喜歡那些雖然有些粗俗、但依舊不失幽默的超現實手法。

但,這在我心中仍然仍然不是一部好片子。成也“叙述”,敗也“叙述”。

詭叙作為一種特殊的叙述手法,其本質在于誤導,而非欺騙,“誤導”和“欺騙”的邊界在于,當故事反轉,觀衆回頭細細品味時,故事邏輯是否仍然自洽;若自洽,則觀衆被成功說服,便會接受導演對故事的解讀;反之,觀衆沒有被說服,無法接受導演對故事的解讀從而産生被欺騙、被戲弄的感受。

在我看來,至少有下面幾點是無法自洽的:

花了那麼大的篇幅來描述主角正在面對的家暴問題,為什麼最後完全沒有提及?如果那不是一張船票,為什麼要作出訣别的姿态給女兒留下讀書的錢?女人的轉變是突兀的,她怎麼就從沉默的羔羊變女權鬥士了?人物轉變細節的缺失使得人物更像是導演手下的提線木偶。

而突破叙述倫理底線的,正是第一個問題。

縱使導演用極為細膩的鏡頭語言、大量的篇幅描寫了這個女人經年累月經受的家庭暴力,将觀衆的心吊到了嗓子、将觀衆的憤怒鼓動到了頂點,最終卻并未回應,顯得格外殘忍。當女主投完票,回頭碰上她丈夫,那個從熱血沸騰的宏觀叙事中抽身、扭頭撞上鐵一般的現實的時刻,導演狡猾地使用超現實手法糊弄了過去。

就像導演對自己的嘲弄。笑一笑吧,笑一笑得了。

這時,我才意識到,導演并非像觀衆以為的那樣關心這個女人的苦難,她并非真的要站在這個女人的困境中、幫她脫離痛苦,她隻是旁觀并且利用這種痛苦來造成對觀衆情感、道德上的沖擊,借此一舉沖上主旋律的高台——我們要選票!

這便是此片叙述的失敗。

我甯願那是一張船票,而不是你所謂的選票;因為對她來說,一張遠離她丈夫的船票,比你的選票能更實際地幫到這個女人,她現在需要尊嚴、需要自由、需要休息、需要安靜、需要傾聽、需要理解、需要身心的治愈......這些需要是複雜的,而你隻将這些具體的需要抽象成一張選票,用熱血沸騰的口号聲替代她的沉默,她内心的聲音,還是沒人聽見。

她丈夫将她獻在“自我”的祭壇上,你又豈不是将她獻在“政治”的祭壇上?到底有誰真正愛這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