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題材的電影,又是年輕記者作主角,通常是英雄主義拍法,不外乎良心媒體人矢志不渝堅守信念,勞心勞力對抗險阻,痛擊罪惡和權貴,令正義得以伸張。但本片卻反其道而行之,大書反英雄的悲情無奈。想看爽片,請繞道而行。

餘香凝所飾的記者,堅定勤奮幹練,由衷關懷身障人士,一腔熱血卧底查案,對上司的犬儒觀點嗤之以鼻,個性棱角分明,正義感旺盛,完全符合傳統商業片中理想主義記者的模闆。

她卧底殘疾院舍,發現虐待病人痕迹,調查取證掘出觸目驚心的真相。一直到這裡,都還有往商業道路靠的機會,接下來不外乎對抗阻力,甚至遭遇危險,取得定罪證據将人渣送入牢房。 但本片卻不遵循此走向,她的一切努力不斷撞牆,堕入黑暗。

她苦心積慮不斷受挫,終将惡人送上法庭,控方卻撤訴了事。是惡勢力隻手遮天?律師向她解釋原因,出庭作證隻會加劇女孩精神病症,以及秉持一罪不二審,以圖将來再有機會控告。這兩條有理有據,跟她心中口中的“保護女孩,懲治罪犯”的訴求全無沖突,高度一緻。

因此對撤訴的合理性,她理性上心知肚明,半個字也無法反駁,感性上依舊怨憤難平,隻好繼續輸出情緒。那場戲令人心酸,乍看是一個外行對内行的無理取鬧,其實是她不得不接受世道艱難理想難申後的發洩。律師也看出這一點,語氣平靜,眼裡對她隻有同情。

與此同時,調查中她更不得不面對,林保怡所飾的院長盡管多次性侵殘障,道德淪喪,卻也相對有能力和意願照顧這群人。而剝奪院友尊嚴的洗浴和虐待等行為背後,更有複雜難解的源頭成因。雙方對質時院長作義正詞嚴狀疾呼:你這種健全人,根本不懂我們的感受!她也無言以對。

她與母親的争執,關于晚年阿爺缺乏照顧而孤寂自盡,也提醒她理想主義的脆弱與想當然——平日前往院舍探望和關懷,冬至去超市買食物陪他們過節,固然體現她的慈善關愛之心,可假如要專職照護大群生活無法自理的人,日夜負責他們的吃喝撒拉,她能做到不将他們當包袱,始終這樣細緻耐心嗎?恐怕也騙不了自己。于是她也能理解母親的苦衷。

甚至唯一一點起色,在媒體壓力下院舍關門大吉,也并未提供心理安慰,反而讓她在雨中被親屬謾罵,陷入更深的自責。這些身障者暴雨之日被掃地出門,無處可歸,勢必遭受親屬更敷衍或惡劣的對待,那麼她的一番努力,究竟是為他們讨得了一些公道,争取到了一些改善,還是起了反效果,把他們推向更絕望的處境呢?

要不是有姜大衛所飾的老人幾句寬慰,恐怕她真的要理想動搖,信念崩塌了。回頭看,那個把“新聞改變不了什麼”挂在嘴上的上司,反而是看透世情的代言人。在熱血商業片裡,這樣的角色多半使人嗤之以鼻,而且一定會遭打臉,可這裡他的言論至少反映了大部分事實。

看這樣的電影,自然難以得到反派伏誅、正義昭彰的情緒滿足。但電影也是媒介載體,表現陰暗角落,不生造什麼奇迹之光去照亮,同樣是一種傳媒的責任體現。既然世界并不是隻有一種面貌,媒體故事當然也可以不隻有一種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