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B+7.9
蔡明亮的電影序列有着微妙的連續性-于演員、風格、劇情均有體現-交錯編織成孤獨和情欲的奏鳴曲。(詳見其他影評)
《你那邊幾點》幾乎是《廣島之戀》的現代版:短暫的邂逅和分别,從此愛上一個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愛上一個國家,和其文化。一切自然而然又美妙無比。
“愛在三部曲”的别離太短,集中于對愛情互動的渲染和表達,而非對個人的情感狀态進行深度描畫。《德州巴黎》充斥着好萊塢故事的傳奇氣息,異常漂浮和虛幻。還是本片最切乎實際,最貼近情感的體溫。
異地相思,應該是最美妙也最經典的愛情母題了。在漫長的歲月懷念短暫交錯的時刻,瞬間藏有永恒,這才是“琥珀之愛”。愛情得意生長、浪漫得以發揮的真谛便在于遺憾所給予的想象空間。“幽思”一詞最得要害。隻要有心,生活處處都是驚喜;隻要有情,處處充滿浪漫情調。
和《洞》的隔斷-連通辯證法不同,戀人在引力作用下形成了遠離-靠近的辯證張力。以鐘表作為連接的紐帶和想象的橋梁,兩個人借此隔空連接,巴黎和台灣,坐擁在世界兩端;但鐘表卻似把時間的隔閡消除,将彼岸化為某種有形的實在。
其次,片中的迷影情節也頗可以玩味。尤其是小康反複在小屋内觀看的《四百擊》-恰恰代表着新浪潮誕生的影片-那深入骨髓的bgm響起仿佛内心的聲音被喚醒。那股以巴黎為核心的迷影精神借由銀幕的夢想形式輻射全球,至今回蕩。巴黎具有電影史的氣質,随時随地都是電影場景的綿延,巴黎是一個地圖和網絡,影像與生命交融,電影人生不再是飄渺的夢想。
對國家的愛、對情人的思戀,無法填補的欲望缺口,無論是鄉愁還是對遠方的向往,總是彼此交纏着。悖論式的情思,最終都在性欲的錯亂和代償中交織。
三重時間:死者,台灣(此時此地),巴黎(彼時彼地)
三重空間:母親、小康、巴黎。

(馬上就要赴歐-雖然不是法國。)
ps.最可惜的是看得不夠專心,需要重看。
25.8.28-29投影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