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熬到淩晨看完了《鳥》,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着。很久沒有一部電影能這樣擊中我了。

...

要說劇情其實很簡單:12歲的黑人女孩貝利,和她年輕的白人爸爸還有哥哥一起住在英國郊區的破舊公寓裡。爸爸渾身是紋身,整天為結婚籌錢發愁;17歲的哥哥剛把女朋友搞大了肚子,想私奔卻被放鴿子。

聽起來是不是很壓抑?但說真的,整部片子看下來一點都不沉重。導演安德裡亞用手持攝影機跟着貝利到處跑,畫面晃晃悠悠的,特别真實,就像是用手機随手拍的Vlog。

最讓我心疼的是,貝利總是偷偷用手機記錄着身邊的一切:樓下散步的海鷗、窗台上的烏鴉、天上飛過的鳥群。有一個鏡頭我到現在都忘不了:她蹲在地上拍一隻受傷的鳥,鏡頭特别抖,因為她在哭。那一刻我突然懂了,原來拍攝是她逃避現實的方式,就像我們刷短視頻、打遊戲一樣。

演員真的絕了!新人演員Nykiya Adams,12歲的小姑娘,把那種要強裝成熟但其實内心敏感脆弱的狀态演得太到位了。特别是她那種努力忍住不哭的表情,看得我心都揪起來了。

還有巴裡·基奧恩演的爸爸,渾身紋滿動物刺青,蹦蹦跳跳騎着滑闆車,活像個長不大的小孩。但你又能感覺到他是真的愛女兒,隻是不知道該怎麼當個好爸爸。

最神奇的是"鳥人"的出現。弗蘭茨·羅戈夫斯基穿着長裙,站在天台上微笑的樣子,又溫柔又神秘。我一開始還覺得這設定有點怪,但看到後面才明白:其實"鳥人"就是貝利内心的另一面,是她對自由和保護的渴望。

說到這兒,肯定有人要問了:"這不就是又一部悲慘的底層故事嗎?"NO NO NO!恰恰相反,整部片子充滿了生命力。你能看到貝利在努力尋找生活中的美好:路邊的野花、天空的晚霞、父親滑稽的舞步...甚至連那些令人心碎的場景,都拍得特别有詩意。

有個細節我特别喜歡:每當貝利感到無助時,鏡頭就會切到她拍攝的鳥兒畫面。那些畫面都很模糊,但卻特别真實,就像我們每個人在困境中都在尋找的那一絲希望。

看完後我才發現,這哪是什麼悲情故事啊,分明是一首關于成長的詩!它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以為需要像鳥一樣逃離,但真正的自由,可能是學會在困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式。

如果你最近也在為生活發愁,或者就是想看部真實又溫暖的電影,真心推薦《鳥》。相信我,兩個小時後,你會對生活多了一份勇氣和期待!

PS:對了,别被那些說"太魔幻"的影評吓到。那些超現實的場景恰恰是全片最動人的部分,就像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着一隻想要自由的鳥一樣~

如果你覺得值得一看,寶,劇迷群内已備好。
點我直達????????:劇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