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于公衆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Scott
轉載請注明出處
《怪奇宅》屬于亞洲都市怪談恐怖片。
類似于香港《陰陽路》,日本《怪談新耳袋》或是美國《停屍房收藏》。
一部電影,五個故事;各自獨立,微妙聯系。
話說韓國有一棟光林公寓,江湖流傳常有鬧鬼傳聞。
網絡恐怖漫畫家智友聽說此事,為取材獨自登門拜訪。 民
間謠言還是确有其事?
面對智友提出的問題,公寓管理員不置可否。
他隻是給智友講了四個光林公寓的故事:
(本節微劇透,高能預警)
《怪奇宅》肯定算不上名垂影史的恐怖經典。
說創意突破,中規中矩;盤劇情邏輯,千瘡百孔。
公寓鬧鬼、邪教詛咒,拍爛了的恐怖元素原封不動堆砌,差個宗教驅魔就能直接賣給網飛。
既視感比比皆是,單說某一處情節反轉。
《萬能鑰匙》拍過,《停屍房收藏》拍過,《逃出絕命鎮》也拍過。
恐怖片重度愛好者想必會因為無甚新意的套路而對讨巧的恐怖拼盤不屑一顧:
今年恐怖片天花闆,就這?
《怪奇宅》俗套廉價是真的,恐怖吓人也是真的。
好比是恐怖片屆蜜雪冰城,看似廉價低端。
實則驚悚節奏緊湊、簡單粗暴;恐怖元素密集、量大份足。
沒有磨磨唧唧走下三路唠人性嗑,沒有華而不實騷操作炫技整活。
最純粹的套路,最極緻的享受,行業青黃不接的今天,能吓到人,還要啥自行車。
畢竟,地下室也有天花闆。
《怪奇宅》到底有多吓人呢?
首先是留白。
不用血腥視覺給觀衆生理不适,回歸東方美學,追求優雅沉穩的心理刺激。
劇情點到為止,用餘韻留白暗示潛在的毛骨悚然。
既避免直白,又不失沖擊力地留給觀衆想象餘地。
舉個例子,《中介》結尾燈光驟暗,中介掏出打火機。
影影綽綽的火光中,表情詭異、臉色蒼白的娃娃越摸越近……
戛然而止,沒有血漿,沒有殘殺。
此時無聲勝有聲,黑暗中觀衆早已腦補出一萬字小作文,A型B型AB型O型都有。
現實中的恐怖,遠比不上想象中的可怕。
其次是氛圍。
恐懼大多來自于已知經驗和未知現象間的矛盾,最高端的恐怖感來自于生活。
發黴的公寓、破舊的電梯、滴水的龍頭……電影裡布滿了司空見慣的日常物件。
太熟悉了,熟悉到絲毫不協調都會被下意識放大,倍增恐怖氛圍。
舉個例子,《藥師》女主角聽說真相,回家後發現歐巴正在淋浴。
一邊淋浴一邊機械循環:“親愛的,别跟任何人說我正在你家洗澡。”
吊詭的空間、急促的剪輯、驚悚的音效和身份未知的恐懼成倍放大恐怖氛圍。
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的劇情,不免口嫌體正直被帶入細思恐極。
額外提一下電影中風格最迥異的單元《留學生》。
帶着日常經驗的庸碌主人公,進入一個荒誕而自洽的世界,被超理性的不協調感包圍。
魔幻的現實、重口的腦洞、克蘇魯的氛圍再加一點扭曲的人性。
拿房内“黴菌”做戲和伊藤潤二漫畫《黴》不能說是毫不相關,隻能說完全一緻。
伊藤潤二:你直接念我身份證得了。
>>>>未完,待續……
(本節劇透,高能預警)
分别介紹了《怪奇宅》五個單元,最後聊聊整體。
電影為了恐怖效果刻意犧牲部分情節,觀衆不得不自行腦補主線劇情。
前四個故事主人公被命運捆綁在一起。
作家、留學生曾同時找藥師買藥,作家則是被中介帶到了光林公寓。
除了時空重合外,四個故事共性在于主角都不“無辜”: 作家疏遠妻子,藥師婚外插足,中介坑蒙拐騙,留學生虛僞冷漠。
最終走進光林公寓的智友,則因為利欲熏心而“好奇害死貓”。
每個人的遭遇都帶點自作孽不可活的現世報意味。
智友作為串聯電影的主線,最終揭露邪教“光林教”背後作祟的秘密。
電影就此告一段落,了嗎?
二刷過後發現,邪教陰謀隻能強行解釋部分現象,大多靈異事件無法自圓其說。
一條被刻意忽略的暗線似乎更值得關注:
《作家》提過的“喪命火場孤兒”。
《怪奇宅》始于孤兒亡魂作祟。
智友第一次拜訪管理員,餘光瞥見面壁的兒童身影在背後閃現。
回過頭,卻不見了。
《藥師》中,主人公正和歐巴打電話。
門外,紅衣長發女人身影一閃而過。
最終真相敗露,人鬼難分、雙手沾滿鮮血的歐巴拖着紅衣長發女人屍體走來。
背後,兒童身影探出頭來。
《怪奇宅》終于孤兒亡魂作祟。
電影最後,等不到智友回家的女朋友耐不住寂寞,也來到了光林公寓。
面壁的兒童身影又在背後閃現。
回過頭,又不見了。
或許主線明示的邪教不過是障眼法,邪靈作祟才是《怪奇宅》的幕後BOSS?
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
幸好,《怪奇宅》是OOT網播單元劇,共有八個故事。
電影版隻截取了其中五個故事,剩下三個故事将會于七月底流媒體平台上線。
未完待續的劇情能否補全《怪奇宅》漏洞,剩下的三個故事能否繼續“清涼一夏”?
我們拭目以待。
文/S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