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見網上的一個梗,說仙女下凡被董永給扣住了,不但偷看她洗澡,而且拿走她的衣服,讓她為自己生兒育女,洗衣服做飯,仙女的家庭都一緻反對,最後還帶走了仙女。大家質疑,這也算是愛情故事嗎?這不是法治頻道嗎?

但是結尾卻說他們彼此想念,所以要約在鵲橋相見,問題是他們真會想要見面嗎?

我以前看過雙面膠這個電視劇 ,劇裡面把這個文化差異和生活習慣不同的兩家人捆在一起,突出他們的日常矛盾,不但有戲劇效果,而且還有喜劇效果。大家當時看完都覺得,不過是家長裡短,啼笑皆非罷了。

劇情的最後,導演安排了兩家人重歸于好,一片和諧歡歡喜喜。到今天我才知道雙面膠的原型是一個上海獨生女的故事,她因為“愛”上了貧困但是上進的男人,不顧家裡的反對,毅然決然的跟他結婚,并且還嫁雞随雞從家裡的大房子搬出來,他擠在職工宿舍。

後面女方家裡看不下去給女孩家一家買了房子,後面這個男人接母親過來住,就一再的慫恿母親給妻子立威,激發矛盾。最後在女孩受不了漫長的折磨,不堪忍受想離婚的時候起了殺心。

董崗彪(原型男主)母親,先用汽油潑向女人,然後使她的隐形眼鏡被融化,瞬間無法看見東西,并因疼痛倒地,這個時候其母親連砍12刀緻其死亡。之後董崗彪又利用第一法律責任人,也就是配偶人的身份,出具諒解書,原諒了她的母親使其得到減刑。

和并且以治療疾病為由,提前被保釋出獄。而女方的一家,父親因為承受不了這個重大的打擊去世了,母親瘋了,進了精神病院,董崗彪利用法律條款,以孩子為令箭,繼承了女方的房子和财産。

董崗彪後再娶新妻,并且居住在女方花錢購買的房産裡,董崗彪現在就任于蘇州工學院。

這才是故事的真相。

而兩家文化如此迥異的家庭聚在一起真的是因為愛嗎?恐怕這個愛是要打引号的,董崗彪,處心積慮步步為營,讓我想到了美國人和印第安人的故事,純樸的與世無争的印第安人的的滅絕就來自于他們低估了人性的惡。

而董崗彪作為财産繼承人本來應該作為殺妻案的第一懷疑人,而且很難說,為什麼一個農村婦女知道用汽油可以融化隐形眼鏡,進行技術性殺人。

當愛情的面紗被現實撕碎,你很難說這裡面有幾分感情成分,但是不管前面如何的逆反人性,多麼的痛苦和殘忍,影視作品總是習慣性去混淆問題,并且給一個強行的大團圓結局,哪怕它是沒有邏輯的。

我以前看《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時候,我就想,石光榮和褚琴這麼和不來,怎麼日子會越過越好,而且強買強賣它真的是愛嗎,能代表幸福嗎?

果然,大概一兩年前,我了解這部影視作品是改編自一本小說,叫做《父親進城》,而且還是真人真事改編的。石光榮在影視劇憨直正面的形象被人吹捧了很久,因為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還火了一把。

但是石光榮這個角色是被百分之百的美化了,所謂“愛國英雄”不過是一個反社會人格的戰争機器,他在戰争逐漸消失後,不但沒有感激和平帶來的甯靜,而且總是躍躍欲試想要回到戰争中,殺人或者戰鬥。

很多心理水平正常的人,在經曆過戰争之後會患有嚴重的ptsd,并且對于自己的殺戮行為會感到極度的不适。因此對過往經曆産生畏懼,需要長期進行心理治療。但是石光榮完全沒有,他很緬懷和沉澱在這種殺戮之中。

對于家庭和親子關系都表現出嚴重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原著中褚琴一生沒有幸福過,他被搶來之後,過着戰戰兢兢的日子,引用原著裡的話,石光榮完全不知道怎麼和人正常相處,經常大喊大叫,或者毆打子女,并且不把褚琴當人,即使她生病了,或者是身體不便,他依然要不停的使喚她。她幾乎完全沒有人權。

在真實生活中,褚琴年紀比石光榮小很多,但是卻因為生病死在了他前面,基本都是因為操勞和情緒上生的病。而石光榮的三個孩子,大兒子本來已經考上了大學,石光榮強迫他當兵,最後年紀輕輕就被炸死了。并不是像電視劇裡那樣生活美滿。

二女兒有心儀的對象,他強行拆開,并且給二女兒安排了一個和自己性格很像的人結婚。二女兒結婚後被家暴,生活不幸福,離婚後終身未再結婚。

三兒子因為愛好文藝,被父親強行的拉去當兵,訓練。在部隊中被霸淩的很嚴重,一度精神出了問題,還是褚琴利用自己的關系把他調回了文工團,讓他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他的情況才慢慢開始好轉。

後面小兒子寫下了這部《父親進城的》的小說,殘忍的揭露了現實生活中石光榮的種種不堪,以及他們家庭最後的家破人亡,因為父親的偏執和冷血。專斷和自私,摧毀了整個家庭的故事。

而影視作品把電視劇叫成《激情燃燒的歲月》好像那一段是多麼讓然難以忘懷的時光。但是那個時候因為戰争,因為xx大革命,因為貧窮,老百姓都過的生不如死,很多人冤死慘死。

而石光榮在這樣畸形的年代,擁有了莫大的權利,然後他也隻是去制造了更多的悲劇。

無數被篡改的愛情故事,所謂的家長裡短掩蓋的吃人事件,被逆向美化成凄美的愛情故事,和和美美的家庭關系,實在讓人作嘔。

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好人,幸福的家庭,美好的愛情,基本都是很人性化,去階級化,弱功利化的,大概率并沒什麼跌宕的起承轉合。這這種前半段聽起來“怪怪的”的愛情故事,結局基本非死即傷,不可能有人基因突變,讓故事走向喜劇。

苦難裡面什麼都沒有,美好才是值得人追求的,忍受苦難的下一步不是迎來幸福,而是更多的苦難,這些被篡改的愛情故事,扭曲的文化環境,橫豎這麼看,我大概隻能從裡面看見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