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這類日本電影總會有的一些“假模假式”感,劇情還是比較現實的,特别是當我看到後半段,想起一年前自己的一些感悟,忽然警覺自己的心态早已和男主差不多了:

“我以前一直覺得,人做的大部分事情,本質都是在時間,金錢,精力之間做交換,用其中一些換另一些,現在發現我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就是,精力不能隻是體力上的,還有一種情感上的精力,這也很重要。
比如一個人通過努力,有錢,有閑,身體沒垮也就是有身體上的精力,但是因為做的事情消磨了ta的心力,甚至使之焦慮,憂愁,就算這時候再讓ta做向往已久的事,比如旅遊,一樣的景色,卻再無法有美妙的感受了,至少是達不到心力被折磨前的那種感受力了。。。
但是大部分時候我們都隻計算做一件事的錢,然後時間,然後精力,但很少想對心力的消耗。

所以小孩子可以有更純粹的快樂,除了初體驗的新鮮,還因為每天不用想太多,心力很充沛。而成年人獲得了錢和很多自主權,同時也要考慮很多很多事情,心太疲憊了,這時候再追求純粹童心的樂子真的不切實際(估計隻有纨绔子弟,玩世不恭的浪蕩子可以[汗]),而應該把快樂建立在把重要的事情都能盡在掌握,安排妥當,和照顧其他重要的人,讓他們感到安全,幸福上。而且,這些也是成年人遲早要面對的,不如早點視之為快樂所在。”

天啊,我當時的心境和後期的男主幾乎一樣。

可是,按照我這種說法,開始時同頻度幾乎百分之百的男女主,為什麼女主的“心力”沒被消耗。這大概就和男女主的成長環境,性格有關了——女主活的要更有底氣,看似溫柔卻非常倔強,堅定自己的原則,男主則随時聆聽别人的看法,很容易改變自己 。兩人都沒有錯,兩種性格各有優缺,隻是長此以往竟然在原本最親密無間的人之間形成了再也無法彌合的鴻溝。。。

不過,好在我話雖如此,行為上還沒有完全成男主那樣,仍然盡可能把時間花在感受力充沛帶來的快樂上。興許,心力也是可以恢複的,除非自己首先妥協。